1. 自我否定
遇事常常会对自己说“我做不到”,总是否认自己的能力和着手做某事成功的可能性,会导致干脆放弃行动和努力,或是行动时畏首畏尾,结果真的会不尽如人意或彻底失败,而这又反过来强化了自我否定。
2. 与他人进行消极比较
总会忍不住与那些有魅力、有作为或社交网络粉丝更多的人进行比较,这是人之常情;然而,如果你发现自己特别希望拥有别人所拥有的东西,感到嫉妒,觉得自己处处都不如别人,就构成了消极的社会比较,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压力、焦虑和沮丧,并且做出自暴自弃的选择。
3. 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
夸大自己失误、缺陷的严重性,而贬抑自己的成绩或优点。比如,偶尔出现一次失误,如拍照时手抖了一下,一张照片拍坏了,就觉得不得了,认为别人要把他看成无用的人;而做成一件事,又说微不足道,纯属侥幸。
4. “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
坚持一种不现实的标准,认为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失败。这种思考方式导致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害怕任何缺点和错误。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消极思维模式,假如对号入座,发现自己拥有一种或者几种,可以试着通过改变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的方式、对待未来的方式来改变自己,从而不再沉溺于对过去情境的消极想法,而是更多地面向将来的积极想法。如果你或者周围的亲友存在上述几种情绪或几乎都有,而且较为严重,就要考虑寻求医生的帮助了。
刘文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科、上海市医学会行为医学专科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