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2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说杏花楼
任溶溶
  任溶溶

  抗战前,很大一部分广东人聚居在虹口武昌路一带。我父亲的几家店都在虹口。我便是1923年诞生在闵行路巡捕房(今警察局)东边他的一家店翰记木器号楼上的。当时武昌路上有一家大酒楼,叫粤商楼。我可能太小了,没资格进这家大酒楼。我一点也没有进过这家大酒楼的印象。我只记得大人第一次带我吃大菜,是在南京路永安公司附设的大东旅馆。要是去过粤商楼,我应有印象。我五岁就去广州了。时为1928年。

  十年后,1938年我回上海,此时虹口被日军占领,我父亲的店搬到了租界四川路北京路口。这时广东人办喜事摆酒什么的,就改到四马路的杏花楼。杏花楼是家百年老店。查资料,它创建在1851年,起先是一家单开门面的甜品粥品店,后来才发展起来的。它的招牌还是我父亲的好友、前清榜眼朱汝珍世伯写的呢。

  杏花楼成了广东人摆酒的大酒楼,我侄女满月,我弟弟结婚,都是在这里摆酒的。我们广东人爱饮茶,饮茶的地方就是杏花楼和南京路新雅饭店。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几个广东朋友天天在杏花楼饮早茶。不过吃饭,我是去新雅的时间多,因为从我家出门,到新雅更方便。

  不过杏花楼的蒸鱼非常出色。在粤菜中,蒸鱼是重要的菜。还有点心,我爱吃杏花楼过去的鸡球大包。鸡球大包内有冬菇与一块鸡,吃这大包等于吃一道粤菜冬菇炆鸡。只可惜上海人不习惯大包里有鸡骨头,杏花楼为了适应上海人口味,把鸡球大包改为鸡肉米馅的鸡包,那就跟肉包差不多,大煞风景。

  杏花楼还有一个名牌产品,就是中秋月饼。不过我不爱吃月饼,就不谈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阳光天地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互动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南厅
说杏花楼
画室内的写生(油画)
话又说回来
为母亲补衣服
春游散曲
加入诗词学会三十年
新民晚报夜光杯A25说杏花楼 2017-02-28 2 2017年02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