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之子;他,5岁登台,至今已有70余载的舞台经历;他,是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奖获得者,一直致力于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本期《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艺名家讲故事》栏目对话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
尚长荣:1987年,一位好朋友将京剧剧本《曹操与杨修》推荐给我,我立刻被剧中有着多重性格的曹操所吸引。1988年7月,为了开创艺术上的新天地,我下定了自讨苦吃的决心,夹着剧本,只身来到上海,敲开了上海京剧院的大门。
当时上海京剧院的新任领导正在四处找本子,他们看了《曹操与杨修》剧本后,认为这出戏确有独特新意,很快就组建了剧组。从那天起,我与剧组演员一起开始做小品训练、写角色分析、练功练唱。那年夏天,上海格外热,排练场在京剧院二楼仓库旁的一个房间,没有空调,只有几架小电扇,排练时汗水流个不停。我住的宿舍虽然有一个电扇,但吹出的依然是热风,开窗通风蚊子又会进来。因此,晚上休息时就陷入“蚊帐放下来闷死,蚊帐打开来被蚊子叮死”的境地。我当时顺口编了一首诗:“热浪袭人,汗流满面。屋似烘箱,心烦意乱。求索艺术,忍苦实干。功成之日,体重减半。”
曹操在传统戏中是个阴险狡诈的奸雄,经过反复斟酌,我决定从人性出发,力图创造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曹操形象。首先从脸谱上改动,把原来的冷白变成了暖白,炭条眉改成了剑眉,三角眼改成圆眼窝的长眯眼。原来唇上的痣似乎有贬低丑化的意思,我就把它挪到眉上变成一颗朱砂痣,很浓的印堂红。通过面部脸谱的微调,使曹操的形象与剧中人物越来越接近。此外,曹操的几种笑,包括怒笑、冷笑、阴笑、开怀大笑,也是我重点揣摩的部分。晚上在宿舍我抱着录音机,一边录音一边听,马路上的行人听到屋子里传出各种笑声,都笑称说:“这不是上海京剧院,而是上海疯人院。”
1988年岁末,《曹操与杨修》在天津首演,大获成功。谢幕时,主角曹操和杨修一改剧中的剑拔弩张,而是携手登场向观众鞠躬致敬,此时,全场竟响起一曲流行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如此混搭,效果出奇且意味深长。一部在中国京剧现代化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作品问世了。(本文由中国文明网记者贾玉韬根据采访整理,扫二维码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