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已有诸多媒体转发了本报这篇报道,肯定了中国文联对这类质量“不及格”、收费超限制的展览亮“红牌”之举。如今,全国性的商业性展览被“急刹车”,为中国书画界注入了正气和清流。许多网友跟帖,齐齐伸出了大拇指。
据报道,原本每年举办10余次的全国中国画展览,每次展览几百幅作品,估算下来,展览的成本超过500万元。中国文联旗下各大协会举办的商业性展览,借国家级艺术协会的品牌效应,费用却让地方政府或地方艺术协会承担。这在全国各地艺术工作者中产生了不良影响。而承办地的艺术协会为了筹措资金,则向报名参展者收取费用,或寻求企业赞助。参展艺术家的艺术水准因此参差不齐。有些并不合格的艺术家,因支付了高额费用,就能在“全国”艺术展上亮相。
2016年,上海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商业性展览均由画廊主办,通过正常渠道经营;政府机构在支持、促进艺术展览时,持谨慎态度,避免了同时担任裁判员和运动员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