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g这个英文单词,有“小虫子”的意思。70年前,一只飞蛾造成一台计算机停止运行,后来,计算机系统或程序中的缺陷、漏洞等,就被称为bug。
这些“虫子”往往带来烦恼,但也有些“虫子”会带来“好处”。网络游戏中,有些“虫子”会影响游戏体验,给玩家造成损失,有些则会给发现漏洞的玩家带来利益。比如,一款近期非常火热的手机游戏前段时间出现了一个漏洞,找到“窍门”的玩家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刷”到以往必须耗费大量精力甚至金钱才能得到的游戏装备。这样的行为,显然有作弊的性质。
面对“虫子”的诱惑,不是每个人都经得起考验的。发现漏洞之后,有的玩家并不会加以利用,而是报告给游戏公司,希望尽快修补;有的则是利用漏洞获得大量利益。对前者来说,利用漏洞的行为破坏了游戏的公平原则,也破坏了体验游戏过程的乐趣,但对后者来说,漏洞是游戏公司的错,“不刷白不刷”。游戏充满了各种规则,现实世界也是如此,当一条规则出现故障却可以利用时,考验人性的时候就到了。比如,自动取款机多给钱,是报告银行,还是反复尝试?
当然,“虫子”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问题是,发现、修补漏洞的速度有多快?对那些从漏洞中获利的玩家又该怎么处理?如果游戏公司修补的动作慢吞吞,或者纠结于处罚那些获利者会造成玩家流失、金钱损失,而迟迟不出台处理办法,只会进一步流失那些期待公平的玩家。即便纯粹从利益角度考量,两种玩家中,一定都不乏投入大量金钱的人,而只有维护公平原则,才会有更多人加入进来,从而让游戏公司获得更多利益。严肃处罚,保障公平,显然更有长远眼光。
何止游戏?现实世界中,当规则的“虫子”出现时,也是考验规则制定者和执行者的时候。不能默认所有人都会自觉遵守规则,而不去考虑规则被钻漏洞的情况。有时候,漏洞恰恰是在实践中被发现的。能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决定了更宏观意义上的原则如公平公正能否实现,也决定了规则的权威性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