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 判准了赢得尊重
“裁判在场上很威风。”通常这是孩子们尝试裁判的初衷。吹起哨子,一个人指挥十几、二十个人,像位将军,让人羡慕,可国际级助理裁判员、执法过国际足联女足世界杯的方燕感悟,没有专业能力,裁判拿什么让人信服?只有判罚精准,别人才会听从你的哨音。
2001年,方燕第一次在新民晚报杯上执法,开启了自己的裁判生涯。问方燕做裁判和踢球有什么不同?她回答,“是去教会球员如何比赛。”方燕说,不少球员都自认了解规则,但其实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在球场上,每一个人都需要尊重而不是质疑规则。有时球员处在自己的角度判断质疑球,他可能没有错,而裁判的挑战是,你需要准确判罚,来赢得大家对规则的尊重。
判断越位,方燕找到一个独门训练方法,看田径比赛判断抢跑。“运动员屁股一抬,我就知道谁抢跑了。”上月在上海的钻石田径联赛分站赛,男子110米栏冲线时几名选手都差之毫厘,方燕判断谢文骏可能第三,一同看转播的朋友不信,结果谢真的是季军。
去年12月,国际足联U20世青赛三四名决赛,补时还剩十几秒,落后的美国队攻破日本队大门。就在美国队员起脚射门的一刻,担任边裁的方燕上旗,判罚美国队越位在先。几万人将目光转向球场大屏幕,回放显示,美国队进球队员比日本队后卫略微往门前靠了一点。终场哨音响起,方燕又一次完成了出色的执法。
自控 训练靠自我监督
上海理工大学中德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夏浩文从“新民晚报杯”干起裁判,目前是国家二级裁判员。小夏说读高中时自己是个胖子,从事裁判后,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比赛执法,体重减掉了整整40斤。
裁判的训练,其实是需要很强的自控力和极大的韧性。
这种自控首先体现在训练上。执法球赛对裁判的体能要求极高,而常规的体能训练需要裁判自己督促自己完成。方燕平时在大学的操场和健身房完成训练,她打开手机上的一个应用程序,里面记载了每天训练的数据:跑步距离,速率,心率等,“这是国际足联提供的,我的训练情况也会上传到他们的后台。”
光做这些训练还远远不够,裁判体能考核有冲刺跑和间歇跑项目,冲刺跑共6次,每次间隔不超过60秒,每次距离是40米,要求在6.4秒内完成。“我后来去找了田径队的教练,向他们讨教起跑动作。”方燕受益很多,“一个技术动作改变,起跑就可能提前0.2秒。”
这种自控渗透到了裁判的生活中,方燕说,“到了过年,大家都吃吃喝喝,不到三天,我就浑身难受,想去锻炼了。”
执法 比赛之绳不能断
一名成功的裁判,有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以及大局观,这种成长体现在对比赛灵活的掌控上。方燕说,“裁判其实是消防员,是去给比赛灭火,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来控制出牌,让比赛顺利完成。”
“我们在技术上一定要站得住脚,运用规则来控制比赛。裁判与球员之间,就好像有一根绳子牵着,你不能让绳子断了,判罚时要考虑场上气氛、球员的重要性。”国家级裁判员赵蓓透露,公平公正的执法心态是关键,遇到有刺头球员,既要抓住别人对他的犯规,也不漏过他对别人的犯规,“做到这些,球员也会了解你是个能控制尺度的裁判。”
付出的努力终会收到回报。现在,球赛中若有争议,球队教练一看是方燕执法,就不再质疑。“过去我有自己的榜样,现在我站在讲台上给年轻裁判讲课,自己也成了榜样。”方燕说。“连小侄子也对我崇拜得五体投地,我去执法国际足联的比赛,乘坐的都是公务舱、头等舱,他认为裁判是很受尊敬的一份职业。自己以后也要干这行。”
包容 执法不靠一个人
在东航工程技术公司虹桥基地工作的机务谢辰尧目前是预备国家级裁判员,他的最大感受,是从事裁判工作让自己懂得了包容和协作。前几天执法在海南省进行的中超联赛精英梯队比赛时,当地温度超过35摄氏度,加上连日执法的劳累,下半场开哨不久,谢辰尧感觉自己有些中暑。
比赛怎么办?继续撑下去行不行?身后的裁判团队向他伸出援手。“为节省体力,同仁让我只负责靠近我区域的犯规,界外球、球门线上球、越位等都交由另一边的边裁负责。”谢辰尧说,靠同仁支援,自己完成了比赛的执法,“这证明我们团队充分互相信任。”
家庭 找到真爱续梦想
对国家级裁判员赵蓓来说,裁判事业成全了她另一半人生。
舅舅给她介绍一位做民警的对象,对方一看到她就笑了,原来,赵蓓曾执法过他们单位的职工足球赛,当时她场上飒爽的英姿就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当时看我戴了个戒指,以为没希望了。”赵蓓说。
当了妈妈后,赵蓓在丈夫的支持下继续裁判事业。“体能恢复太难了。我当时重了10斤,更难的是心态,就像掉进谷底再爬上来。”用了一年多时间,赵蓓才回到球场,重拾哨子。赵蓓因此说自己很幸运,丈夫,爸爸妈妈,公公婆婆都是坚强的后盾。家里的事,他们分担了,自己可以心无旁骛,追逐梦想。
同事戏称赵蓓“黑老师,黑牡丹”,尽管比赛津贴都不够买防晒霜,但裁判,会是赵蓓一心一意要到达的彼岸。做了母亲,她更希望将来告诉儿子:妈妈有一件事坚持至今,从未放弃。
本报记者 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