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健康+/新民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病”患者“夏治”时记得多运动、别贪凉
吴瑞莲
  吴瑞莲

  上周六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同时也进入“中伏”,不少市民便忙着扎堆“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刮痧、拔火罐、针灸、艾灸……日前,在奉贤区海湾镇举办的第115期上海市社区健康大讲堂暨第47期新民健康周周讲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周萍表示,近年来,“冬病夏治”成了老百姓防病治病的新时尚。但她指出,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如果本身体内阳气足够,或者属于湿热、阳亢体质,则不适宜跟风“冬病夏治”,否则会适得其反。另外,在冬病夏治期间应避免受凉,不宜大量服用寒凉、辛燥、肥甘滋腻食物,可以通过多运动来进一步增强体内阳气,巩固冬病夏治的效果。

  周萍主任医师表示,人体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在夏季,人体阳气达到高峰,借三伏最热之时对病人进行治疗,使虚阳恢复正常,就能有效增强其抗病能力,减少冬天疾病的发生机会或减轻发病的症状。而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如哮喘、老慢支、肺气肿等病人的病史往往比较长,由于疾病的反复发作,体质虚弱,表现为“虚实夹杂”。这类疾病在夏天相对缓解,可以集中力量强化阳气。

  值得注意的是,在冬病夏治期间不宜进食生冷、海鲜、鱼虾、油腻或辛辣刺激的食品及冷饮,还应避免受凉,否则冬病夏治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周主任建议,“冬病”患者在“夏治”时可适当多运动。中医认为“动则生阳”,合适的运动能够增强人体阳气。但周主任提醒,夏天不宜剧烈运动,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适宜运动量较小或适中的运动方式,如游泳、散步、慢跑、八段锦、太极拳等,但切忌过度锻炼、疾病急性期应暂停健身,以免加剧正气损耗,反而不利于养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24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阳光天地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酷暑天还在“暴走” 脂肪肝真能一“走”了之吗?
肥胖也会“传染” 减肥应“私人订制”
高温天猛喝冰饮更易中暑
“冬病”患者“夏治”时记得多运动、别贪凉
过量吃姜或至肝癌?吃坏姜危害更大
玩转健康圈
新民晚报健康+/新民健康A22“冬病”患者“夏治”时记得多运动、别贪凉 2017-07-25 2 2017年07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