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吃姜可能导致肝癌”的消息在朋友圈被大量转发,令不少人忧心忡忡。吃姜真的会导致肝癌吗?对此,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梁芳表示,只要是新鲜的而不是发霉或腐烂的生姜,稍吃过量问题不大,如一天一杯姜茶肯定不过量。但坏姜产生的黄樟素等有害物质将会迅速增加,长期食用将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据了解,这个传言的出现主要源于美国FDA的一份研究,生姜中含有不利健康的成分——黄樟素。该研究显示,在小鼠的饲料中添加0.04%-1%的黄樟素,150天到2年,可诱导小鼠产生肝癌。梁芳解释,生姜中含有少量黄樟素,是一种致癌物质,腐烂的生姜黄樟素含量升高,在小鼠饲料中添加黄樟素可导致小鼠发生肝癌。
但目前对黄樟素在生姜或腐烂的生姜中的含量并未有定论。梁芳介绍,黄樟素在大鼠口服试验的半数致死量是1950毫克/公斤,即如果有100只1公斤的大鼠吃黄樟素,吃到1950毫克就有50只老鼠死亡。如果按这个等剂量计算人的半数致死量,按体重50公斤计算,要吃到将近97.5克即将近2两姜黄素才能达到半数致死,其换算成生姜估计是很大一个数目。因此可以推测,只要是新鲜的而不是发霉或腐烂的生姜,稍吃过量也问题不大。
虽然“吃姜可能导致肝癌”这个传言有一定依据和道理,但适量吃姜和癌症没有太大关系,并不会必然导致癌症的发生。如果因此就拒绝吃姜,未免有些矫枉过正。没有发霉的生姜所含的黄樟素很少,如果只是做菜放一些,是远远不会达到《食用香料使用准则》中所规定的黄樟素在食品和饮料中最大限量为1毫克/千克的警戒线。
此外,梁芳提醒,生姜味辛,性微温,更适合于寒性体质服用。热性体质不适合吃姜,容易“上火”。阴虚火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鼻干燥,心烦易怒等)的人群和内热较重(肺热燥咳,胃热呕恶,大便秘结,口舌生疮等)的人群都不适合吃姜。预防肝癌主要是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预防好乙型肝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