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至今仍有春日吃“七草”粥的习惯。夏目漱石的“粥味滴滴佳,肠中春欲苏”,把粥和春天联系起来,写的就是一月七日吃七草粥的习俗。“七草”指的是水芹、荠菜、鼠曲草、繁缕、宝盖草、芜菁、萝卜这些有代表性的春天的草菜。常有人将芜菁与萝卜混淆,其实它们外观虽然相似,但同科不同属,芜菁松软可作主食,萝卜则脆嫩多汁。古代北欧冬季青黄不接的时节,芜菁就是人们过冬的主要蔬菜。
其实食七草粥是中国的旧俗,《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在中国消失了的食七草粥的习俗,日本人倒是保留了下来,但由于改行公历,吃七草粥也就改到了一月七日这天。与从前春初外出采摘七草做羹,祈愿无灾长寿富贵不同,如今城市里的日本人只去超市买盒现成的七草,洗净切碎,等粥快好时撒在粥面上。七草粥颜色青绿可爱,味道其实十分普通,只是图个好意头。
中国人将花草入馔,春日里常用的花材有梅花、玉兰、松花、牡丹、藤萝花……寻常人家的厨房里更常见的是野菜,初春雨后半尺来长的枸杞芽,大火一煸就是一盘清香袭人的油盐枸杞芽。马兰头是马兰的嫩茎叶,小时候儿歌里唱的马兰花,正是马兰蓝紫色的小花。在吴越江南初春的菜蔬里,春笋的地位极高。挑矮壮、色泽紫黄而带点油光的嫩笋,加上鲜肉、咸肉炖一锅“腌笃鲜”,不瘦与不俗,就此成了春日美丽的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