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三个三”的“一本账”
如何谋划好、推动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李干杰将“一本账”概括为“三个三”——
围绕三类目标,即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环境风险管控三大目标,抓紧推进。
突出三大领域,即大气、水和土壤,抓紧制定发布下一阶段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水十条”,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实施“土十条”,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强化三个基础,积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力度,加快形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李干杰说,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三个行动计划,针对性、有效性非常强,“未来将继续‘照单抓药’,并且坚持把这个‘药’吃下去,尽管这副‘药’有点涩,也有点苦,但却是良‘药’,效果理想,我们必须要坚持。”
既打攻坚战也打持久战
李干杰表示,从2013年“大气十条”发布,五年来,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大气污染防治任重道远,大气污染治理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污染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要解决也绝非一夜之间,需要我们付出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绝不是吹个号、打个冲锋就能够一劳永逸的。”李干杰介绍,目前正在研究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估计很快出台。计划将以“十三五”规划为基础进一步深化,有些目标可能适当提高。
“十三五”规划提出,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要超过80%,“我们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是比较难的,需要付出努力。”同时,规划要求PM2.5浓度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比2015年下降18%,目前已经完成15.8%,大大超过序时进度,这一目标将再加码,具体指标还在研究中。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
“组建新的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性里程碑意义。”李干杰指出,改革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只管护田,就很容易顾此失彼,生态就难免会遭到系统性破坏。”李干杰补充,监管者和所有者要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
李干杰表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存在职责交叉重复、多头治理的问题,出了事责任不清楚,存在监管者和所有者没有很好分开的问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次改革,将原来分散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职责统一起来,打通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最严环保法长出“牙齿”
就新环保法实施,李干杰说,这部号称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不虚此名,确实长出了“牙齿”。实施后,执法力度加大,公众参与度提升,成效显现。“2017年环保部通过电话、微信、网络接到的举报就有17万件。”
中央环保督察备受关注,李干杰介绍今年准备开展第一轮环保督察“回头看”,针对一些地区、省份突出的环境问题开展专项督查。“目标是2018年各省份的地方环保督察机制全部建立,并实现所有地级市环保督察全覆盖。”
“我们坚决反对平常不作为、到时候又来乱作为的情况,这种风气,要坚决遏制。”就部分督察对企业“一刀切”现象,李干杰补充。
长江经济带是“重中之重”
谈及水污染防治,李干杰强调要突出“四种水体”:集中饮用水水源地,黑臭水体,劣V类水体,入江河湖海不达标的排污口水体。同时,要加快“四项整治”工作: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加快建设城乡污染处理设施;做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长江经济带是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李干杰介绍,经过两年,对长江经济带126个地级以上城市、319处水源地、490个问题拉条挂账,紧盯不放,基本上整治到位。“未来,把长江经济带黑臭水体整治作为重点,推动落实好长江经济带长江上下游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把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好。”
此外,就“洋垃圾”进口禁令,李干杰指出,改革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也是完全合理和正当的。各国要立足于将自己产生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自己减量、处理、消化,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特派记者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