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漂金之河
瑛子
  瑛子

  要领略祖国辽阔的幅员,从东八区的上海去往东五区喀什,近七个小时的飞行便能深有体会。喀什机场出来再转乘巴士,在塞上盆地行驶二百多公里,方能到达此行的目的地。

  车子寂寥行驶,漫长奔波几欲昏睡。终于听领队的黑瘦青年大声喊:“泽普到了!”这位精神头十足的青年,是闵行区的援疆干部,皮肤已被高原日照晒成深红,不见一丝上海城市年轻人的样貌。他们来泽普一般都要呆上两至三年,人均种植树苗成活50到70棵。这类种植,手上不磨出几个血泡,在盐碱地是挖不出第一个树坑的。援疆干部与当地同胞一起开荒拓种,最顽劣的戈壁滩被一寸寸改造成可以积蓄水源的泥地,南疆慢慢瓜果飘香。时间久了,上海青年与少数民族同胞一起唱歌喝酒成了好兄弟,从五十年代至今,这个工程一直都有人在继续。

  跟随援疆干部和泽普的文化工作者走村过寨,到维吾尔族同胞的家中作客,来了一次深度游。回到上海之后的许久,每当有人在微信朋友圈晒出美食和城市的丰盛热闹,在边陲新结识增加的朋友都会热情秒赞。泽普的朋友圈隔三差五地也晒出一些信息,某天在少数民族同胞家里走访,某天又在某个村镇结对帮困,还有就是,又种了几棵沙柳、白杨、红枣树……城市和边疆的朋友圈于是有了两个画风,一边精致平静还有点小造作,一边直面辛苦和质朴。城市人确实有点不大好意思在朋友圈中大秀特秀了。

  过些时候,我的同事去泽普慰问演出,发回大量的美景美食图片。去时还是青翠泛绿的沙柳和胡杨林,此时已然黄灿灿,南疆最美的季节来了。经过泽普之行我已了解,沙柳的根系非常发达,枝条丛生不怕沙压。而为了找寻地下水,胡杨的根茎可以一直扎入到大地的深处,耐旱涝抗高温寒冻,树龄达200年。沙柳和胡杨逐河流及盐碱地而存活,是征服沙漠及干旱地质的瑰宝,这些生命力无比顽强的植物默默伴随一代又一代援疆干部改变着沙漠的未来,而它们身上与生俱来的坚韧品性,一定也是时刻感染着援疆青年。

  荒漠上的沙柳,舒展根叶,竭力吸取天地能量,凝固流沙。迎风起舞的胡杨,在与沙尘暴一轮又一轮的搏击中,深深地根植土地,柔韧的枝叶密密层层,即使慓悍的风沙也很难穿越。援疆的人们正如这沙柳和胡杨,又像是叶尔羌河上漂着的点点金沙,虽然微小,却很难在水波中找寻到单个的身影,因为它们无处不在。每一束小小的光芒汇聚起来,迎着太阳折射出的是一整片一整片的辉煌,漂着金子的河,金波闪闪,把泽普装点成一派金黄的美丽世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金融城
   第A16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A2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专版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闲书四种茴
漂金之河
李凌的惜才爱才与引才
篆刻
遐迩集
春天的怀思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800秀:静安文化新地标
新民晚报夜光杯A12漂金之河 2018-04-21 2 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