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珊瑚礁撑起“云伞”保凉爽
比尔
  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正遭受气候变化的威胁。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在2016和2017年间遭受了大规模的白化事件。科学家担心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海洋预计将继续变暖;而夏季大堡礁地区平均海平面温度高,珊瑚白化的趋势还将继续,且严重程度和频度均可能更甚。

  有人提出了一些保护珊瑚礁免受气候变化危险的建议,比如用巨型风扇将温度较低的冷水泵到珊瑚之上;或是铺设浮膜遮蔽一些阳光,不过好像都是“开开脑洞”而已。

  现在,科学家却发现珊瑚具备一种独特的自我防卫机制,这些海洋无脊椎动物能导致一些细微液滴悬浮在大气中,形成保护自己的“云伞”。

  他们说,大堡礁的珊瑚一直在使用一种我们以前未知的技术来保持凉爽。通过在现场和实验室的工作,又借助了鹭岛周围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区域的卫星数据,科学家揭示了在潮落期间,当珊瑚由于更强阳光照射而感受压力时,会将一种挥发性化合物释放到海水中,后者最终在空气中形成悬浮液滴。

  “直到最近,我们才证实了珊瑚能产生这些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悬浮在大气中的细微液滴。”格里菲斯大学的艾伯特·加布里奇副教授说。“这些悬浮液滴进入大气,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也可能改变了云的微物理,比如提高云的亮度,使云悬挂更长时间,所以有点像珊瑚礁的自然保护伞。”

  当然,这种“云伞”显然没能提供防止白化的足够保护;研究人员也担心此举可能有副作用。因为他们知道,珊瑚产生的这些化合物及其反射太阳辐射的方式,与化石燃料产生的化合物是类似的,同样,它也会改变云的存在时间和反射率。眼下并不清楚排放形成的悬浮液滴对环境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比如科学家就想到,由于这种悬浮液滴在大气中只停留数周,那么当其冷却作用消除时,会不会导致短期内的气温骤升(这对珊瑚礁的破坏更不堪设想)。加布里奇说,“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最好地借助于天然珊瑚的这种化合物排放。”

  研究团队由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南十字星大学和南方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组成,论文发表在 Ambio杂志上。

  比尔 (图:Griffith University)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国学论谭/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颅底手术机器人 误差不到一毫米
专门拆解手机的机器人
珊瑚礁撑起“云伞”保凉爽
香蕉新品种 可以连皮吃
新民晚报新智/星期天夜光杯A22珊瑚礁撑起“云伞”保凉爽 2018-05-06 2 2018年05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