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了一些保护珊瑚礁免受气候变化危险的建议,比如用巨型风扇将温度较低的冷水泵到珊瑚之上;或是铺设浮膜遮蔽一些阳光,不过好像都是“开开脑洞”而已。
现在,科学家却发现珊瑚具备一种独特的自我防卫机制,这些海洋无脊椎动物能导致一些细微液滴悬浮在大气中,形成保护自己的“云伞”。
他们说,大堡礁的珊瑚一直在使用一种我们以前未知的技术来保持凉爽。通过在现场和实验室的工作,又借助了鹭岛周围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区域的卫星数据,科学家揭示了在潮落期间,当珊瑚由于更强阳光照射而感受压力时,会将一种挥发性化合物释放到海水中,后者最终在空气中形成悬浮液滴。
“直到最近,我们才证实了珊瑚能产生这些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悬浮在大气中的细微液滴。”格里菲斯大学的艾伯特·加布里奇副教授说。“这些悬浮液滴进入大气,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也可能改变了云的微物理,比如提高云的亮度,使云悬挂更长时间,所以有点像珊瑚礁的自然保护伞。”
当然,这种“云伞”显然没能提供防止白化的足够保护;研究人员也担心此举可能有副作用。因为他们知道,珊瑚产生的这些化合物及其反射太阳辐射的方式,与化石燃料产生的化合物是类似的,同样,它也会改变云的存在时间和反射率。眼下并不清楚排放形成的悬浮液滴对环境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比如科学家就想到,由于这种悬浮液滴在大气中只停留数周,那么当其冷却作用消除时,会不会导致短期内的气温骤升(这对珊瑚礁的破坏更不堪设想)。加布里奇说,“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最好地借助于天然珊瑚的这种化合物排放。”
研究团队由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南十字星大学和南方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组成,论文发表在 Ambio杂志上。
比尔 (图:Griffith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