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日本的免税店,经常可以看到中国消费者大量采购当地品牌化妆品,如果哪一天大批外国人来到东方美谷,抢购国货化妆品,那时才是真正的扬眉吐气。”在位于金海公路上的东方美谷产业推进办公室,上海东方美谷产业研究院院长潘仙华告诉记者,国产化妆品与国外行业的差距主要集中在原料、检测、品牌三个环节。
首先是化妆品的关键性原料,堪称化妆品界的“芯片”,国外知名化妆品企业的研发能力远远走在国内企业前面。此外,国内化妆品功效认证体系还有待健全,一些企业或不具备功效认证检测的能力,或是故意夸大功效。随着国家对化妆品企业实行“备案制”,对化妆品功效的监管越来越严格,第三方功效认证服务将会成为行业爆点。
最大的差距,在于产品、品牌的打造。为解决这些国货化妆品崛起路上的瓶颈,东方美谷在设计之初就融入了产学研一体的科研力量,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成立材料研发、功效检测中心,并有专业团队研究品牌、产品打造。“这些服务将是公用的,对东方美谷、长三角地区乃至整个化妆品行业开放。”潘仙华告诉记者,去年9月,上海东方美谷产业研究院正式启用,目前已经开始承接检测业务,而对新国产关键材料的研发也已经制定了三年计划,将为打造走向世界的中国化妆品品牌提供强大助力。
本报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