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社会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沪首例“电子警察”抓拍违法鸣号行政诉讼案一审开庭
~~~沪首例“电子警察”抓拍违法鸣号行政诉讼案一审开庭
~~~沪首例“电子警察”抓拍违法鸣号行政诉讼案一审开庭
~~~沪首例“电子警察”抓拍违法鸣号行政诉讼案一审开庭
~~~沪首例“电子警察”抓拍违法鸣号行政诉讼案一审开庭
~~~沪首例“电子警察”抓拍违法鸣号行政诉讼案一审开庭
~~~沪首例“电子警察”抓拍违法鸣号行政诉讼案一审开庭
     
2019年02月1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交通违法处罚遇上“懂经人”较真
沪首例“电子警察”抓拍违法鸣号行政诉讼案一审开庭
宋宁华 李丹阳
  本报讯 (记者 宋宁华 通讯员 李丹阳) 昨天,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一中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交通行政处罚诉讼案,声呐“电子警察”抓拍到外籍人士何先生驾驶机动车在上海市公安机关规定的机动车禁鸣喇叭区域鸣喇叭,何先生被罚款人民币100元,但他不服处罚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该案是上海市首例因声呐“电子警察”抓拍违法鸣喇叭行为引发的行政诉讼案。

  何先生称,2018年5月12日18时左右,他在经过上海市某十字路口遇红灯停车等待时,突然收到一条上海市公安局某分局交通警察支队(以下简称“交警支队”)的短信通知,提醒他涉嫌违法鸣喇叭。同时,道路一侧的“违法鸣喇叭”电子显示屏正滚动播出自己的车牌号。何先生表示,此时他并没有摁喇叭的行为。事后,何先生几次通过电子邮件与交警支队进行沟通,希望对此事重新进行审查。交警支队经过调查,认为声呐“电子警察”记录证据确凿,违法事实认定清楚。

  2018年6月30日,何先生到交警支队违法行为处理窗口处理该违法行为,交警支队出具《交通违法行为处罚事先告知书》(以下简称告知书)和《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以下简称处罚决定书),对何先生作出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何先生虽然在告知书和处罚决定书上签名确认并缴纳了罚款,但他表示对处罚决定并不服。由于何先生是外籍身份,根据规定,该行政诉讼需要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一审管辖。何先生为此向上海一中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上述处罚决定。

  庭审中,双方当事人围绕何先生违法鸣喇叭的事实是否成立、声呐“电子警察”抓拍是否准确有效等争议焦点展开辩论。

  何先生认为,自己并没有鸣喇叭的行为,他本身就是从事汽车声源定位工作的,对声呐系统的准确性和交警支队提供的违法鸣喇叭证据,即4张照片存疑。

  交警支队则指出,上海使用的声呐“电子警察”违法鸣喇叭抓拍设备均已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合法。该声呐“电子警察”通过声阵列采集设备,采集违法鸣喇叭的声音信号,通过高清摄像机采集车辆图像信号,再分别传输至声源自动识别系统,进行声源定位和图像自动抓拍识别,即声呐定位和视频巡查组合认定的方式,确定违法行为后由系统自动生成4张证据照片,包括车牌细节、车辆全景、路况图和声源位置示意图。何先生车辆鸣喇叭产生的点位,就来自于他的车辆引擎盖中央,定位很精确,因此可以确认何先生存在违法鸣喇叭的行为。

  庭审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左右,上海一中院未当庭宣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我和我的祖国长三角新奋进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都市小区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新民环球
   第A21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2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脏点累点 换来列车“一身轻松”
人脸识别 30分钟找爸爸
迷失公交97岁阿婆幸遇热心人
《流浪地球》版交通安全提示上路
老伯伯要开12张信用卡?
交通违法处罚遇上“懂经人”较真
相|关|链|接
新民晚报社会新闻A08交通违法处罚遇上“懂经人”较真 2019-02-14 2 2019年02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