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综合新闻·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4月0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为海门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俞新美
  “粉碎、配料、润料和拌料、蒸煮糊化、冷散、加曲、入池发酵……传统的酿造都要经过8道工序。”周末,海门市常乐镇颐生文博园的传统酿造间,金牌导游沈贞贞耐心地给游客讲解着,窖池里4个师傅在用力地拌料,蒸煮的热气袅袅升起,伴着酒香,游客们纷纷举起相机定格。

  而在另一间老厂房内,一群游客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制作陶艺,揉泥、拉坯、修坯、刻花……一件件独具匠心的工艺品给游客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颐生文博园的前身是颐生酒厂,由清末状元、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窖池群、扶海垞旧址等历史遗存保存完好。如今,通过传承古法酿造技艺,这家百年老厂厂区变景区,在原有设施基础上改建了酒文化体验馆、陶艺工坊等,为游客提供品鉴消费、个性订制服务,实现可观、可玩、可品、可带的消费体验,年接待游客超过5 万人。在最新公布的南通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颐生文博园上榜。同时,以颐生文博园为核心的张謇文化旅游景区成功跻身国家4A级景区行列。

  “文化+旅游”,美丽富民两不误。每年初夏,海门高新区正邦村的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就会迎来旅游旺季。园内上百棵古老的枇杷树上挂满了金灿灿黄澄澄的果实。赏枇杷、摘枇杷、吃枇杷,枇杷养生、亲子亲农等多个农旅文化品牌项目吸引游客的同时也带富了村民。“周边的农户通过到庄园打工、培植枇杷苗,提供枇杷叶、枇杷花等途径,户均年增收逾万元。”园主陈华介绍。

  以羊文化为主的金盛生态度假村、以海洋文化为主的蛎岈山生态风景区、以渔文化为特色的沿江渔村……滨江傍海的海门,借力独特的地域优势,用文化的元素赋予乡村旅游新内涵。去年,有500多万游客涌进海门,实现旅游收入超40亿元。

  在海门,“文化”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用活‘文化+’新思维,多元融合,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海门注入新活力,催生新动能。”海门市委书记陈勇说。

  在海门高新区老小区之间穿行,只见单元楼道雪白的墙面上,一幅幅手绘的风光、人物等组图,配上“邻里共和睦”“孝老爱亲,文明出行”等一组组敦品励行的文字,甚是引人注目。

  异曲同工。常乐镇为群村里的特色墙绘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海门二十景”“海门农耕文化”等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跃然墙上,放眼望去,聚居区房屋乳白色的外立面映衬在各色的图案中,让原先单调的墙体变得颇有韵味。

  “文化+民生”,海门更加注重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安民。海门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江海之春”文化惠民月、“东洲清风”廉政文化集中展演月、“江海大舞台”展演月、江海文化展示月等文化品牌系列活动贯穿全年,受惠群众近100万人次。与此同时,文化部门每年都完成送戏、送书、送电影、送展览、送培训分别达300场、5万册、2500场、50场、5000人次,三星级标准以上的农家书屋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海门是著名的建筑之乡、纺织之乡。家纺和建筑两大产业的产值都突破了千亿元。而“文化+”让这两大传统支柱产业换发了新的活力。

  学设计的潘丽君2011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海门,一下子就对当地琳琅满目的家纺产品产生了兴趣。想着用自己所学为传统家纺注入更多文化创意。经过4年的不断尝试、研究、实践,2014年以“微笑”为文化符号的家居产品诞生了,并对自主设计的花型申请了版权保护。“微笑”创意家纺斩获的中国家纺品牌设计形象奖、全国张謇杯家纺设计大赛银奖等多个殊荣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全年出口400个集装箱吧。” 让潘丽君倍感骄傲的并不是出口量,而是经手设计的产品走出了国门。

  如今,在海门的家纺产业领域,涌现了一大批像潘丽君一样专注创意设计的专业人才,版权办公室累计登记自主创意花型超过15000件。在叠石桥区域,已经形成了一条从研发到成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00多家企业经营着200多个系列、近600个品牌家纺,产品远销全球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线上线下年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创意家纺也渐成为该产业的宠儿。

  文化的融合在传统建筑业上也有了鲜明的印记。去年,总投资50亿元的现代建筑产业园项目获评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未来几年,将建成集建筑博览、研发设计中心和高端人才中心于一体,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建筑设计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

  海门充分挖掘具有江海文化特质的人文、历史及传统优势产业资源,先后培育了100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0个地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基地。中南张謇故里小镇、余东田园古镇、红木文化艺术小镇等一批投资超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成功落户。去年,海门文化产业增加值超60亿元,居南通县市前列。

  “文化+”为海门高质量发展添加了动力。去年,海门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49亿元,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9万元、2.46万元,分别增长8.5%、9.4%。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20位,列江苏省第8位,苏中苏北第1位。            俞新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9版:都市小区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A15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上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新民环球
   第ZF01版:中缝4-21
上海已有10家企业冲刺科创板
赚钱效应吸引投资者入市
上海打造智慧水务实验基地
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平台上线
“文化+”为海门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一带一路”叠石桥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招商招展启动
新民晚报综合新闻·广告A08“文化+”为海门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2019-04-04 2 2019年04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