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台促进汽车产品消费措施
2019年伊始,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并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促进汽车消费,要“稳住”这个消费大头。方案公布后,后续的具体实施方案——《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也正式公布。这两份方案并没有推出实质性的补贴等措施,实际拉动效果有限。但释放出强烈信号,表明国家对促进汽车消费的明确态度,同时兼顾环保和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助力汽车消费结构朝健康方向调整。
■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
国务院发布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在消费侧“培本固元”。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办法虽然名为暂行,但实为一项长期政策,虽然在短期内还看不出对汽车消费有明显影响,但无疑将对未来车市产生潜在积极意义。
■ 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
虽然对补贴大幅退坡早有准备,但新版补贴政策中提出“取消地补”这一调整措施还是让人措手不及。在6月过渡期结束前,不少新能源车企和4S店抓住机会大力促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作用。由于退坡幅度较大,新版补贴政策对下半年市场的影响也更大一些。
■ 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
1月4日,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半年来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将通过2-3年努力,柴油车冒黑烟现象基本消除,建筑工地上冒黑烟的工程机械明显减少,违法生产销售假劣油品现象基本消除,铁路、水路货运量明显增加。
■ 提前实施“国六”排放
虽然全国有18个省市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标准的时间定在7月1日,但影响却在6月份提前爆发。在供给端,为尽快清空国五的库存产品,车企不断向经销商压库存;在市场侧,经销商为“清库存”,甚至推出了“买一送一”的促销手段;而在消费领域,国六的即将实施导致了大量消费者持币观望。
■ 家用汽车修换退责任规定
今年3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修订稿中将家用电动汽车主要零件明确纳入三包范围,这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修订稿提出,动力蓄电池放电容量衰减限值和对应的测试方法由生产者明示在三包凭证上。这就意味着,在三包规定期限内,如果动力电池容量自然衰减超过限值,厂家需负责更换。由于解决了消费者购车一大后顾之忧,“汽车三包”修订稿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是较为重要的。
■ 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
新版《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与此前饱受诟病的旧版相比,正式允许五大总成进入再制造领域,不仅有利于提升报废回收行业的效益,而且通过提高一些车况相对较好车辆的回收价格,进一步提升车主参与机动车报废回收的积极性。新政通过鼓励车主报废汽车,更换新车,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市场增长的作用。
■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
新政在大幅下放项目审批权限的同时,对有投资冲动的地方政府也提出了产能利用率和年产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让地方政府与企业从过去的“合谋”关系转变为了“猫鼠”关系,有望尽力避免因地方政府的急功近利而出现的产能过剩。从短时间来看,这一产业投资方面的政策对汽车市场的直接影响可谓微乎其微,但从深远来看,减少产能过剩,引导企业生产更多、更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将从根本上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
新规自6月1日起施行;与以往的管理办法相比,建立了针对新业态发展需要的新制度。一是建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评估制度,为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创新技术产品进入《公告》作好铺垫。二是推行集团化管理改革,简化集团下属企业准入审查要求;允许具有相同生产资质的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相互代工。三是针对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等发展形势下产业链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特点,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研发设计企业借用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申请准入。
展望下半年,随着国六排放,车辆购置税等一批新政落地,对于本身就已走在下行状态下的汽车市场并不会有太多作用,下半年汽车消费市场仍将持续负增长局面。但可以肯定的是,将在某种程度上促进行业变革及重新洗牌。 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