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3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诱捕变节特工
姚华飞
  ◆姚华飞

  亚历山大·勃列日斯基,这名前克格勃的上校军官叛变后,为美国中情局服务长达7年之久,给俄罗斯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被称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头号叛徒。

  主管部门玩忽职守

  勃列日斯基是主动与中情局取得联系的。勃列日斯基的变节令中情局官员欣喜,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这种难得的人物了。为了确保勃列日斯基的安全,无论他提什么要求,美国人都全部答应。但勃列日斯基的胃口并不大,他最关心的是要绝对保守秘密。在勃列日斯基的坚持下,他和中情局的接触一直在俄罗斯境外进行。1997年初,俄罗斯反间谍机关觉察出了一些危险的信号,俄对外情报局和联邦安全局联合开展的几次行动都遭到了美国人的破坏。几次行动的失败,促使俄反间谍机关对于内部是否有“鼹鼠”产生了怀疑和猜测。勃列日斯基听闻此事后表现得相当不安,他时常一大早就要喝一点威士忌来平静自己,好心的同事们当时还以为是上校的工作压力太大了。

  1997年8月,勃列日斯基突然提交辞呈。对外反间谍机关的一位老情报官说,当时有许多人问勃列日斯基为什么要突然辞职,他总是含糊其辞地草草作答,他的辞职报告更是只有“请准予辞职”寥寥数语。后来在同事们的建议下,他才改变了一下措辞:因病要求辞职。可是大家都心如明镜:他身体壮得像头北极熊。

  勃列日斯基在加紧准备溜掉。他明白,一旦美国人开始使用他送去的情报,他的身份迟早会暴露无遗。辞去了情报机关工作的勃列日斯基中断了过去的一切联系,只是偶尔给老同事打打电话,但从不给对方留自己的电话号码。事后人们发现,勃列日斯基在1998年4月间就偷偷摸摸地飞到布拉格去和中情局会面,要求全家逃往美国。中情局对这名俄罗斯上校非常重视,行动由中情局驻莫斯科的谍报头目卡普佩斯具体负责。

  1998年6月,勃列日斯基全家行动了,他们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便秘密地乘飞机离开了莫斯科。他的邻居只知道勃列日斯基是俄罗斯秘密便衣警官。当人们发现他们失踪的时候,他们已经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按俄罗斯的法律,勃列日斯基作为接触过机密的人,在5年内不许出国。可他在办理辞职手续时,情报机关居然没让他交出护照,这种玩忽职守的工作作风让俄罗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就在勃列日斯基秘密出逃的同时,俄罗斯反间谍机关也加紧了侦察工作,此时他们已经确信,对外情报局里确实有美国的“鼹鼠”。反间谍人员对那些失败的行动进行仔细分析,凡是同这些行动有关的人,都严格地排查了一遍。他们在满屋子烟味的办公室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最后终于在一张冲得模模糊糊的底片里找到了那个“鼹鼠”的影像。看到照片,大家都惊呆了,因为在场的许多人都知道勃列日斯基,并且同他办过不止一个案子。但这毕竟是事实,勃列日斯基就是中情局“鼹鼠”。可惜为时已晚,在莫斯科已找不到勃列日斯基一家人的影子了。

  俄罗斯的情报部门也出过类似的背叛行为,但在最近15年来,对外公布的所有案例中,勃列日斯基大概是最有分量的了。作为反间谍机关最大情报处的副处长,勃列日斯基不仅能接触很多机密,更重要的是他了解俄罗斯间谍活动的情况,因此,他的叛变给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相中俄国旧同事

  美利坚国土盛情欢迎勃列日斯基,仅半年时间他就取得了绿卡,并把家安在了巴尔的摩郊外的一栋单独住宅。据美国官方的说法,买房子的钱30万美元是勃列日斯基自己挣的,他的工作是在一家公司做普通顾问。当然,这是一个荒唐的杜撰,勃列日斯基受审之后,消息灵通的美国新闻记者费尽周折,却连那家公司的影子都找不着。

  中情局十分欣赏勃列日斯基提供的情报,派出反间谍中心主任、曾是驻莫斯科间谍头子的斯蒂文·卡普佩斯亲自出面同他联系,前后支付给勃列日斯基50万美元。联邦调查局也从中分到了“一杯羹”,在和中情局合作的同时,勃列日斯基也在积极同联邦调查局展开“合作”。

  时光在流逝,勃列日斯基掌握的东西“掏”得差不多了,他所领到的报酬也相应减少。为了寻找新的情报来源,勃列日斯基对自己原来的同事寄予厚望。他有好几次曾试探过俄罗斯对外情报局驻外的特工人员,企图引进他们一道来做生意。勃列日斯基还定期给莫斯科挂电话,他最感兴趣的是那些行将退休的人。

  每次打电话他都要打探一番,看莫斯科是不是在抓捕他。俄罗斯反间谍机关从未放弃捉拿勃列日斯基的努力。如果在过去,这不是个问题,只要用“毒针”伞尖一碰,或制造个交通事故,就能轻松解决掉叛徒。可今天不兴这一套了,反间谍机关只剩下唯一的办法:诱勃列日斯基回国,然后将其捉拿归案。诱捕方案的难度相当大。俄罗斯情报机关还从来没进行过这样的行动。况且勃列日斯基精通这一行所有的计谋和手腕,要想战胜这样的对手,绝非易事。

  中情局如意算盘

  身在美国的勃列日斯基在打给以前同事的电话中感到,同事们对他依然相当友好,看来自己并没有被反间谍机关发现。

  俄联邦安全局和对外情报局共同开展的诱捕行动的关键就在于此,知道这个行动的没有几个人。

  1999年,勃列日斯基作出要回莫斯科一趟的决定。这显然是个轻率的举动。

  反间谍机关知道他来到了莫斯科,但决定不打草惊蛇,他们知道,间谍能来第一趟,就会有第二趟、第三趟,而以后再来,他就会带有具体任务了。

  2000年10月,俄罗斯情报局总部的第二把手谢尔盖·特列季亚科夫叛逃美国。两个月后,俄罗斯驻渥太华使馆的一名安全军官、对外情报局对外反间谍机关的特工叶夫根尼·托罗波夫也步其后尘。这对勃列日斯基可是个好时机。他完全可以把行动中的所有失利都记在这两个叛徒的账上,其中叛逃的托罗波夫以前和他同在一处。勃列日斯基给莫斯科原先的同事打电话,对叛徒行径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这些电话来往都在对外情报局和联邦安全局的掌握之中。反间谍人员就是要大力促成勃列日斯基同莫斯科有更多的往来。美国中情局也希望他们的代理人能尽快前往莫斯科。他们拟订了一个名单,上面列满了俄特工人员的名字,勃列日斯基的任务是到莫斯科同他们见面,以发展更多的“鼹鼠”。

  2001年夏天,勃列日斯基作出了最终决定,其中反间谍机关的心理攻势起了关键作用。在一次电话中,原来的同事开始向他哭穷,请他资助11月份反间谍机关成立30周年的庆祝活动。“你可是个大老板,”同事们对勃列日斯基说,“你有的是钱。我们就指望你了。”听了这些,勃列日斯基不再有什么疑虑了。他非常了解,情报机关一向都是循规蹈矩,这次居然张口向他求助,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就是对他还有信任。美国方面也异口同声地表态:“应该去!危险已经过去了!”

  11月1日,勃列日斯基飞抵莫斯科的密码箱里有一份准备招募的对象名单,钱包里有1万美元现钞的资助金。但是,他没能同昔日的战友在节日里欢聚,他刚踏上俄罗斯的土地就被从机场送往“密室”了。

  勃列日斯基案件的审理进行了一年半,尽管他一再狡辩,声称与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没有任何瓜葛,不是叛徒,但侦查人员搜集到了大量的物证,在审讯过程中传唤的证人就多达四十余人。最后,勃列日斯基被判处18年徒刑。

  (摘自《爱你》2013年第12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5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诱捕变节特工
援疆日记
乒乓中国梦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B04诱捕变节特工 2014-03-16 2 2014年03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