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6年08月0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我们的长征
曹 刚
  曹 刚

  两周前,我和20多个大学生踏上重走长征之路;两天前,全队凯旋。

  出发时,前辈寄语:长征精神在今天有何现实观照?如何拨动年轻人的心弦?归来后,想借用90后的心声,做些回答。

  在于都找长征元素,烈日当空,当地志愿者带大家跑遍大街小巷,汗流浃背,不求言谢。上海理工大学的王康说:“我仿佛看到当年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为大家的苏区人民,让人动容,肃然起敬。”

  “在遵义,去半山坡的老乡家做饭。山路陡峭,手脚并用,抓着石块才踉跄走完全程。如此波折,当地人却要每天往返多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陆佳慧说,“在泸定桥,手扶晃悠悠的铁索,脚踩镂空木板,板下,江水湍急……很难想象当年红军勇士,脚下没有木板,头顶子弹呼啸,是如何夺下了泸定桥。”

  对一些个性鲜明的90后来说,此行最大变化是懂得了团队的重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韩冰说:“学新闻专业,常单兵作战。12天,我们从陌生人变成一个团队,共同完成挑战,感受集体温暖。”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的唐晓蒙说:“以前我独来独往,这些天,队友给我很多帮助和包容。一天下雨,他们帮我背摄像机、拿三脚架,一起淋雨,让我非常感动。”

  “教科书对长征的短短介绍,在心底难起波澜。重走长征路,让我切实触摸到日常经验以外的生活。”华东师范大学的曹海珍说,“每次站在先烈走过的路上,看到日新月异的城镇,想到体内流淌着一脉相承的血液,便深深觉得,要更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上海交通大学的王佳莹觉得,不该用一种脸谱化印象去描述长征精神。她对两件事印象深刻:第一,当遵义开往成都的火车莫名取消,考验突如其来。每个人都保持高度的纪律和坚持,与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不谋而合。第二,是沿途偶遇的陌生人,从小学生讲解员到退伍老兵再到路边摊贩,对长征的认识与关注都远超大家预期。“长征这段壮阔历史不曾远去,也不会远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2016里约奥运会倒计时4天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保健/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11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高校医院如何打破“铁饭碗”
成语接龙
让科学家少为钱操心
我们的长征
鲇鱼上竹
网约车新征程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我们的长征 2016-08-01 2 2016年08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