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新政出台,舆论一致解读为政策超过外界预期,主流评论认可新政的立场和政策细节,就此认定网约车合法时代的到来。过去的诸多争议尘埃落定,媒体议题最近聚焦在新政落地、监管配套政策等。利益相关方的反应也大相径庭,网约车企业表态欢迎新政,并对规范监管工作表示支持。传统出租车行业尽管没有明确的发声,但一些新闻提到各地对出租车司机有安抚的表态。
网约车支持阵营大致基于以下几点,一是网约车代表新的技术形态,无论从社会成本还是消费者的利益考虑,网约车都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从利益分配角度看,消费者和网约车企业无疑能从中受益,而这部分群体的特点在于,不仅涉及人群庞大,而且有着非常大的话语权,他们往往能够做到及时发声,对政策制定者施加舆论压力。过去地方一旦出台对网约车的不利政策,都很快会受到舆论关注,并随即引发声势浩大的声讨,对网约车的政策取向甚至一度成为了各地经济开放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
二是出租车行业自身的问题,份子钱问题屡遭抨击,一种常见的分析认为,传统模式下出租车司机并非受益方。这样一种传统、落后,甚至也是不公平的模式,其之所以存在,甚至被大量的出租车司机捍卫,只是因为模式积重难返。出租车司机在此期间是一个尴尬的角色,他们很多时候既受到舆论同情,但有时也成为抵制网约车的最大利益相关方。
政府部门既不会无视新的技术形态,也必须重视固有的行业模式,政策制定者所要做的,是既做到政策开放,又兼顾利益博弈带来的社会影响。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网约车新政出台后,济南等地的哥连夜收到短信,政府部门提醒的哥勿虑:新政对网约车有更严厉的制裁措施,且网约车数量规模、运价水平等,都由地方决定。这样的安抚措施可以视为传统出租车行业在抱团取暖,其实也可以看出地方的担忧,每一次技术的更新都会打破旧的利益格局,而政府部门必须权衡自身的角色,争取各方和平共处。
回顾网约车政策的变迁,政府部门扮演的角色值得回味,除了是否要接受网约车这种新的技术形态和社会趋势,更主要面对的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新政出台后,乐观者看到网约车的光明前景,有专家解读认为,网约车政策发生转折的关键在于,社会舆论和专家学者意见对改革方案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将其作为一个改革的经典案例;而悲观的论调同样存在,因为新政还面临落地的问题,济南发给出租车司机的安抚短信似乎让人看到了新政落地的障碍,当然也有乐观的迹象,比如有消息提到,西安有车队通知要降份子钱。网约车新政给出了明确的政策方向,但注定还要经历一段利益博弈的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