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到芙蓉镇春游,我们刚跳上码头,就被兜售纪念品的村民围住。双肩挂满草鞋的大嫂缠住我:“老板!穿草鞋,打天下!”她故意给我这个打工仔戴高帽,嘴上呼老板,心里唤铜板。我掏着腰包跟她打趣:“不可乱叫‘打天下’呦,要是在古代,皇帝饶不了你噢!”大嫂咧着嘴笑,一把抓过钱,转身又挤进人堆里大喊“老板!穿草鞋,打天下!”
一行人逛到挂着“刘晓庆米豆腐”招牌的店铺前,立刻被伶牙俐齿的老板娘拦住:“各位大哥大姐,我的米豆腐是最正宗的哟,这些桌子凳子椅子可都是刘晓庆摸过的呀!快快坐下,喝过我的米豆腐你们就和大明星沾上边了呀!”大家被她的巧嘴逗乐了,围坐下来嘻嘻哈哈地品尝米豆腐。老板娘手电筒似的目光数着客人手上的碗,眼睛里溢出来满满的笑。
踩着油亮古朴的青石板小路拐过街角,我眼睛一亮,只见一个三四岁大的土家族男孩乖乖地坐在家门口剥着花生果吃。圆圆的脑袋,乌亮乌亮的眼睛,裤管上绣着一个倒写的福字,左脚上的小皮鞋前端踢开了一道大口子,模样煞是可爱,我忍不住上前逗他。孩子的母亲闻声出来,我夸赞这孩子讨人喜欢,妈妈的脸就笑成了一朵花。她麻利地把孩子的衣服扯扯平、嘴角抹干净,然后示意我给他拍照。刚对好焦,孩子忽然把手指头含到嘴里,我赶忙把他“咔嚓”了下来。拍完照不见了同伴,我匆匆告别母子俩,转身在四通八达的古巷里穷追。
回沪后,我特地加印了一张男孩的照片准备寄去,却不知他姓甚名谁、门牌几何,无奈只好搁下。不日思路一转,就将照片寄往当地的村委会,烦请他们“按图索骥”转交。不知他们母子收到没有。屈指算来,如今那孩子已经是小伙子了,大嫂们则要改叫大娘了。旅途中的普通人常常会让人不经意地回想。当年的大嫂和孩子,你们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