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回沪的朋友说起:以往,美国的父母亲经常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年龄可以给孩子汽车钥匙,现在,他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应该给孩子智能手机。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容易找到答案。
给孩子汽车钥匙似乎有相当的风险,不过它有法律的硬性规定,美国有些州就明文规定16岁才能开车,而什么年龄可以持有智能手机却并没有可以援引的规定。
有人做过调查,在2012年,孩子拥有智能手机的平均年龄是12岁,现在大约是10岁,互联网安全专家估计不少家庭在孩子7岁时,也就是上二年级时就让他们有自己的智能手机了。目前的趋势是年龄还会降低,许多父母对孩子吵着要看自己的手机感到厌烦,干脆让孩子有一个自己的手机算了。
当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是这样。我有一位美国同学就有一个家规:孩子必须要到进了高中才能有自己的智能手机。他的观点是只有到了高中这个年龄段,孩子才有了足够的成熟,懂得如何自律,也懂得了人和人之间面对面交流,而不是单纯的网上交流的价值了。
当然,每个孩子趋于成熟的年龄是不一样的,孩子是否有责任感,是否有足够的自律远比抽象的年龄重要。有人征询了互联网安全专家,调查了已经有智能手机的孩子,也采访了孩子的家长。所得结论肯定让智能手机制造商大为不满——那就是:越晚给孩子智能手机越好。
有一项规模较大的调查询问了1240位父母,也包括孩子:结果是50%的孩子承认他们沉迷于智能手机;66%的父母抱怨孩子过多使用手机,而在这66%中,有52%的孩子认可父母的说法;36%的父母说他们几乎天天都要和孩子争论过多使用手机的问题。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人大脑中的前额皮质的发育要到二十四五岁才完善,前额皮质有控制冲动的作用,所以,早早给孩子手机的父母一旦发觉孩子缺少控制冲动的能力,就不应该感到惊讶。
不能否定智能手机有众多益处:孩子可以通过它进入各种应用程序,如教育辅助资源,和朋友联络以及通过网络获得各类信息等等。但是,一旦拥有智能手机,离开诸多“儿童不宜”的东西也就是“一步之遥”了,如性短信、性图片、宣扬暴力的游戏以及混迹于社会的图谋不轨的人。所以,总体来说,过早给予孩子智能手机肯定是弊多利少。
我听到过一些家长说起,给孩子智能手机时设定限止条件,如在餐桌上不能用,教室里不能用等等,有些智能手机设有“限制”这一功能,父母可以进入菜单关闭不想让孩子涉及的网站。有些家庭还和孩子签订纸面协议:诸如不能玩裸体自拍,不能和网上的陌生人见面等,如有违反手机将被收回,孩子必须在协议上签字。所有这些,说明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