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买过一本流沙河编的《台湾诗人十二家》,其中有余光中……这是我的诗歌启蒙读物……直到2012年六月份我才第一次见到余光中老先生,是到香港澳门开大陆与港澳台的文学论坛会,他的发言演讲,谈到了汉语的美学价值,他认为现在大陆的文学语言不够典雅,不够讲究,比较粗糙。然后,我就吃错了药,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说,大陆语言的粗粝是有历史原因的,大陆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三百年的道路(或者,用三五十年的时间干了许多“史无前例”的事情)文学也必然泥沙俱下,文学应把这种历史的在场的东西表达出来……粗粝的语言也有粗粝的美学价值……太典雅的语言跟大陆的现实是隔膜的……散会之后,余光中找到我,他表示要读一读我的作品,并且给我写了几句话“第一次来港澳,只剩下台湾,等待你的第一次”。我一直以为,会在台湾见到他……当时他体态清癯精神很棒,八十多岁的老人家,站着演讲,声音洪亮,中气甚足,所讲内容严肃而充实,例子随口举出……听到他逝世的消息感到极突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