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怀念纸质年代,每一天都在等信与写信之中度过。记得在三峡的夜晚,趴在冰凉的船舷上,就着星光和月光,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歪歪扭扭的信。记得在敦煌鸣沙山,坐在漫天黄沙中写信,朋友展开信纸便抖落一片尘沙。记得收取四季花瓣夹在信中,还在银杏叶上写信。只希望那样的日子,就是日升月落的每一天。
留校教书,迎来了网络时代,但我的作业依旧要求手写。我把我的故事告诉学生们,希望他们在课堂上学会写诗填词,会给远方的朋友或给身边的家人写一封纸上的书信。我把教室扩大到整个校园,让他们关心四季流转,带他们通识草木鸟兽之名。做一些看似无用之事,或许有益终身。
春季学期《诗词格律》的班上有两个特别有灵气的学生,男生纯钧和女生琳。宝山的校园花团锦簇、明媚鲜妍,偶尔有清亮的鸟鸣和虫声,直让人想到“花间十六声”这个词儿。琳很快填了一首《满庭芳》,写泮池边的蔷薇:“古木新抽,晚樱飞尽,碧水闲睡鸳鸯。晓风微泠,吹十里花香。曲径通幽巷里,寻觅处,白雪依墙。垂条乱,弱枝生刺,不肯就罗裳。风扬,疏雨过,红颜水洗,尤胜新妆。暗香袭人来,如醉千觞。自古芳华易逝,却无奈,花落秋凉。何须叹,来年五月,恰又满庭芳。”这首词起承转合朴素自然,一波三折,声情并茂,令我赞叹不已。又鼓励她好好练钟繇小楷,抄写自己的诗词。我们还一起辨识草地上星星点点的碎米芥、鹅肠菜,绿得发亮的佛甲草、婆婆纳等。琳最感兴趣的是婴儿手指般的薇草,那是来自《诗经》里的植物。纯钧埋头研究那些红黄色的酢浆草,一边放在嘴里尝尝酸味道。我告诉他,如果能找到四叶的,那就是他的幸运草。
一学期的课程很快结束了。到了秋天的时候,纯钧突然跟我联系,说他依旧在填词,会把这件事当成一生的爱好。我非常欣慰。那天他发给我新写的《江城子》:“飞鸿远去已深秋,酒将喉,泪难休。江月萧萧,梦断水悠悠。落叶随风逐雁影,终不过,少年游。遥将碧色寄清流,醉西楼,几多愁。烟敛云收,沪上泛轻舟。细数流年空自叹,寒夜里,过沙洲。”我说这首很有画面感,带着少年的轻愁,能写成这样,足以打动女孩子了,并祝福他早日收获爱情。他发来一个腼腆的笑颜。
到了冬天,又接到纯钧的信息:“老师,明天你在家吗?我跟女朋友一起来玩,有个特别的礼物给您。”没想到第二天出现在纯钧身边的竟然就是琳。琳笑着递给我一个透明镜框,里面是一张彩笺,上面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写的我的《水调歌头·思无邪》:“风雅颂三绝,草木最堪怜。虫鱼鸟兽频见,一笑是前缘。方念豳风七月,忽闻鹿鸣于野,之子在天边。相望不相见,野有蔓草连。逐飞蓬,招鸿雁,赏鸣泉。拟将尺素,寄予明月共愁眠。钟鼎山林畴昔,鼓瑟鼓琴此际,流水不计年。泛彼柏舟去,长醉落花前。”她说当初正是看到这首词,觉得和我心灵相通,更想学好诗词。因为她也深爱这些《诗经》里的花草,所以欣赏同样喜欢《诗经》的纯钧,课后也经常相伴在校园中指认花花草草,一起填词写字。“泛彼柏舟去,长醉落花前”,正是他们的人生理想。透明镜框背面,还有一片塑封的四叶草,纯钧说,这是他们一起找到的,回赠于我,感谢我和诗词,感谢美好得不太真实的因缘际会。幸福来得如此突然,让我也如对梦寐。
十日谈
心中的礼物
责编:杨晓晖
人到中年,人生里喜忧参半,生命里功过并存。中年不油腻,人生不灰色,明起刊登《人到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