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拂晓格尔木
梁永安
  梁永安

  火车晚点2小时,天色微微泛亮,到达格尔木。

  此去拉萨漫漫长途,青藏铁路的艰辛与光荣,徐徐展开。

  美国火车旅行家保罗·索鲁写过一本《游历中国》,他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他并不是一个悲观的人,常常被人间的一瞬美好感动。在印度南部的小站,一个少女乞丐伸着手,在阵风中靠近车厢,“她残破的躯体上有张灿若明霞的脸,在大雨中微微冒着热气。”索鲁匆忙在口袋里搜寻钱币,找到时火车已经开动,少女越来越远,他无奈地望着,将钱币扔向铁轨,溅起一丛水花……

  索鲁不会料到,昆仑山还在,中国人却将铁路铺进了西藏。若说什么事业能够衡量一国人民的力量,青藏铁路当之无愧。这力量既在于牺牲精神,更在于不牺牲精神。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始于1959年,从西宁到格尔木,800多公里,修了15年,牺牲179人。二期工程2001年6月29日开工,从格尔木到拉萨,1142公里,建了5年,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对“不怕牺牲”坚决说不!整个工程果然实现零死亡。国家的进步更多地体现在无形中,人的价值重新获得定义。历史是一代代不相同的付出,站在格尔木的曦光下,也更加敬仰那艰难岁月中的牺牲者,他们撑起了一个时代。

  前方是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车厢的氧气系统开始启动。这是保罗·索鲁没有走过的地方,但依然能够体会他的心情:“旅程是圆的。我已经走过了亚洲,在半个地球上画出了一道抛物线。毕竟,纵然万水千山踏遍,开阔了眼界也开启了心灵,但它依然只是行者的归家之旅。”

  归家——那不是描述一种精神归宿,而是人生不断地打开。心怀的抛物线永远没有终点,生命不是花朵,旅行者热爱大地,微笑永不凋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广告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大虹桥专刊
   第A16版:大虹桥
   第A17版:大虹桥
   第A18版:大虹桥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专版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2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2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A28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30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第A31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3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画前月下那解渴的梅子
温柔前行的后滩
浦东风景(油画)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拂晓格尔木
月饼和苹果的相会
放下手机也是孝道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23拂晓格尔木 2018-09-30 2 2018年09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