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放下手机也是孝道
富晓春
  富晓春

  近日,一位与我一起住在城里的朋友,携家带口回乡看望年迈的双亲。这位朋友是我的朋友圈中公认的孝子,他隔三差五就带着家人回乡看望老人,每次都大包小包地拎着,给老人买好吃的,买好穿的,不可谓不上心。

  见过父母吃过合家饭后,他与爱人还有小孩像往常在家一样,习惯性地在客厅沙发上“葛优躺”,各自玩起了手机。换言之,就是将二老“晾”在了一边,自得其乐。见此情景,二老气不打一处来,老父亲戮着柺杖,喝斥道:“你们是来看我们,还是来玩手机的?!我不要你们看,你们回家吧!抱着手机当爹当娘好啦!”

  这位老父亲骂得好!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手机控”比比皆是。当着父母的面玩手机,很多人习以为常。其实这是现代人的一种“陋习”,也是对父母不尊重的行为,它无形中增添老人的失落感,也疏远了亲情。说得严重一点,如同“第三者插足”,它在亲人间本就相处不多的互动中横刀夺爱。

  此事对我触动特别大。说句实话,每次回乡看望父母,我也往往难以自控,看新闻、发信息、微信刷屏,从没考虑过父母内心的感受。更何况家父双耳全聋,与他人几乎无法交流;他又不会用电脑、微信,平时除了在家看些书报外,别无他事可做,晚景寂寞,可想而知。试想,在这种情形之下,做子女的来看望他,如果还当着他的面玩手机,对老人情感上会产生怎样的伤害?

  在现代生活中,全面放下手机,这似乎已是不可能的事实,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不在父母面前玩手机”。我将这一倡议向身边的亲友提出,大家都很赞同,并一致表示,以后一定要放下手机,多与老人互动,多找话题说说话;即便是老人不能对话交流了,也要多抽时间陪老人默坐,用手势、眼神表达情感上的关切。我以为,长辈一定要身先士卒,自觉做到这一点以外,还要教育下一辈做到,要将此作为一个新家风传承下去。

  《论语·为政》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由此可见,“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质。赡养父母是一种孝道,做到“不在父母面前玩手机”,这既是一种敬重,也算是一种孝道。

  “不在父母面前玩手机”,虽然算不上什么大事,但能坚持做到这一点,今日也非易事。你能做到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广告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大虹桥专刊
   第A16版:大虹桥
   第A17版:大虹桥
   第A18版:大虹桥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专版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2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2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A28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30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第A31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3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画前月下那解渴的梅子
温柔前行的后滩
浦东风景(油画)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拂晓格尔木
月饼和苹果的相会
放下手机也是孝道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23放下手机也是孝道 2018-09-30 2 2018年09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