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一身学生气,最直观的体现是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好几条座右铭。都是培根、鲁迅等人的名言,用于励志。
“话都是人说出来的,把别人的话当条条框框约束自己,活得累不累啊?”记得副厂长看到我那些座右铭,曾经笑着说。
除了座右铭,我从学校带到工厂的另一种学生气是我行我素、口没遮拦。学校是激情四射的地方,大家都追求个性。单位里则常常水面无波、暗流涌动。每每有同事和我谈论厂里的事情,我都是直抒胸臆,好恶分明,最后却往往成了“反调分子”。
“你对厂里这次转型决策有意见?听说……”某次,受领导委托,科长和我单独谈话。
“没有啊,这些有的是小刘的看法,有的是王大姐说的,我只是随声附和了一下。”我发现许多别人的意见都被按到了我头上。
“单位比较复杂,不比学校,言多必失……”科长语重心长地教育了我一番。我这才发现座右铭确实不能用于指导生活,只能充当精神兴奋剂。《围城》中热衷于制作、背诵座右铭的方、范两位,在他们的生活环境里都显得那么可笑。
后来工厂停产了,相比体制内单位,打工的公司人际关系简单得多。很快我就混得比以前好了许多,有时候回厂领过节补助金,便忍不住有些得瑟———潜意识里,我是想证明我的能力没问题,是单位不行。现在单位垮了,我站起来了。
“其实何必呢?山不转路转,旧同事、特别是旧领导,说不定你以后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你说那些让他们不高兴的话,逞口舌之快,或许以后会后悔……”一位关系不错的同事私下告诫我。后来想想也是,许多衣锦还乡式的得瑟,本质上是一种自卑,而且还得罪人。
回想走上社会后的人生历程,最让人后悔的无非是成熟得太晚。有些同学之所以成功了,无非是他们在20多岁已经达到了我现在的成熟度,因此抓住了几次重要的人生机遇。这就好比足球比赛,假如你过于慢热,那么一晃比赛时间就过去了大半,你再想追赶比分就很困难了。
当然,从做人角度看,吃一堑长一智,没什么可后悔的。而就人生“业绩”角度来看,有些遗憾责任在自己,比如悟性比别人差。另有一些遗憾有客观原因,比如家庭背景。一般来说干部、商人家庭的孩子,从小耳闻目濡,会比工人家庭的孩子处事方面成熟得早。
有悔无悔,更多的只是一种心境。淡定一点,就能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