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社会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法院依据电子证据辨明“赖账人”
~~~法院依据电子证据辨明“赖账人”
~~~法院依据电子证据辨明“赖账人”
~~~法院依据电子证据辨明“赖账人”
~~~法院依据电子证据辨明“赖账人”
~~~法院依据电子证据辨明“赖账人”
     
2014年03月1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款未写欠条 “微信”记录作证
法院依据电子证据辨明“赖账人”
郭剑烽 费敏蔚
  本报讯 (记者 郭剑烽 通讯员 费敏蔚)通过微信向朋友借款,后因未写借条竟翻脸不承认借款事实。日前,杨浦区法院审结了这起特殊的借款案件。

  去年12月,胡某向法院起诉称,同年4月朋友方某在微信上说自己缺钱还信用卡欠款,想向胡某借款1.5万元。念在平日关系不错,胡在微信上答应借1万元给方,并按方的要求将钱汇入方某母亲的银行账户。谁知,此后方再没提起借款一事,胡只能主动催讨,没想到方竟翻脸不承认,反要胡拿出证明欠款的借条。胡只能向法庭提供微信聊天记录及银行汇款凭证等。

  庭审中,被告方某对汇款事实没有异议,但辩称,胡汇出的1万元是归还自己之前借给胡的钱款。同时,方认可与胡聊天的微信账号是自己的,但提出曾将密码告诉过其他人,微信内容并非自己所发。

  法院经审理认为,虽然胡与方之间的借贷关系没有借条、收条等直接证据,但基于方承认微信账号的真实性,从微信聊天内容,可以确认方有向胡某借款1万元的意向,且方微信账户发出信息所称的银行户名及账号与胡某实际转账所至的银行户名及账号一致,认定双方借贷关系成立。即使如方所称微信并非本人所发,但方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对自己将微信账号、密码告知他人的后果承担责任,且方无法证明这笔款项为胡的还款,故法院最终判决方归还胡借款1万元。

  |法|官|点评|

  本案难点在于对电子证据真实性的认定。实际上,得到诉讼当事人双方认可或附有安全程序保障,以及经鉴定为真的电子证据,一般会被法院许可采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公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目击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阳光天地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李鬼”驾校关门数日又冒头
外籍“沙发客”卷走财物
“僵尸车”易伤人
女子厕所分娩后勒死女婴
借款未写欠条 “微信”记录作证
公告
美国版社会新闻A10借款未写欠条 “微信”记录作证 2014-03-18 2 2014年03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