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感到大战威胁
上海俄罗斯中亚欧洲学会理事张耀表示,自今年初以来,乌克兰东部地区乌政府军和东部民兵武装的冲突骤然升级,与此同时,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仍在继续,美国甚至表示要向乌克兰政府军提供致命性武器装备。
欧洲舆论认为,一旦乌克兰政府军获得大批美国武器装备,对东部民兵武装形成军事优势的话,俄罗斯可能公开干预乌克兰内战。欧洲将被迫陷入一场与俄罗斯正面对抗的危机乃至大战。这是二战结束70年来,欧洲第一次感到大战的威胁。
张耀认为,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不同,欧洲国家对于近在咫尺的乌克兰危机有着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希望乌克兰危机再次引发欧洲危机乃至战争,这是欧洲国家不能承受之重。
给所有人一个机会
在剑拔弩张的时刻,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展开斡旋,欧洲将明斯克会谈看成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最后机会”。
因西方制裁而大伤元气的俄罗斯也不愿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以一国之力同整个西方对抗。在这种情况下,达成明斯克新协议是各方最好的选择,几乎给了所有人一个机会。近一年的冲突、对峙、制裁,乌克兰滑向内战、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欧洲担惊受怕,美国也饱受批评。
现在,至少俄与西方这两辆迎头相撞的列车被紧急踩了“刹车”,避免了冲突在短期内升级为全面战争。但乌克兰能否真正迎来和平,恐怕这口气还得悬着。
和平之路还很遥远
显然,新的明斯克协议是各方经过艰苦讨价还价后妥协的成果。它基本上满足了各方的主要诉求,但又不能令冲突双方完全满意。鉴于此前的明斯克协议最终落空,新协议能否真正得到落实值得关注。
张耀认为,乌克兰危机根本原因在于俄罗斯与欧美国家在地缘政治上的博弈冲突,其核心问题是乌克兰到底能不能成为北约成员。俄罗斯的底线很明确,就是不行,而且愿意为此付出代价,而西方阵营并无统一立场。在这个根本矛盾得不到解决之前,乌克兰的政治军事拉锯战是不可避免的。
即便是停火协议本身,除了停火时间和要求撤出重武器之外,还有一系列政治要求。历史证明,所有这些停火后的政治和经济安排才是能否真正得到和平的关键。但是很显然,现在乌克兰内外条件都存在问题。
张耀说,从内部而言,波罗申科政府对国内各种政治和军事势力能否实现有效控制还是个大问题;从外部而言,美国对这次会谈成果似乎不以为然,甚至还指责协议是纵容了普京。由此可见,乌克兰危机的完全解决还远远不具备条件,从停火到和平的道路还十分遥远。 本报记者 张颖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