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几位家长向本报反映,上周某区的高一年级学生集体进行野外训练,晚上集中在营地里住宿。他们的女儿训练回来后告诉父母,从周一到周四已经整整4天没洗过澡,倒不是营地里没有洗浴条件,而是老师的“善意提醒”。
原来,就在训练的第一天,一所示范性高中的男生与职校的男生发生了口角。当晚,老师怕职校生“找麻烦”,就提醒班上的女生不要去浴室,免得与职校女生也发生冲突。就这样,该班的女生大半周没能洗上澡。
这所示范性高中的学生家长对记者说,学校的本意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免受“损害”,但未免有些小题大做。同样,记者将此事告知一些职业学校的校长时,他们也都纷纷表示,与其说社会上对中职校有偏见,莫如说,这样的歧视首先是来自教育界本身。
本市一项市级教育研究课题显示,相当一部分中职生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自卑感,22.7%的中职生表示“有时感到自己可怜”,甚至有一成多的中职生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
然而,中职生也有自己的长处。东方绿舟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教育研究室主任李建国说,中职生在同伴服务、劳动劲头、军事训练、吃苦耐劳、文艺表演等方面,常常会表现得比示范性高中学生更出色些。 本报记者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