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北外滩地区的提篮桥监狱占地33285平方米,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监狱,最初按美国监狱样式设计,初期主要由英国人管理,曾号称“远东第一监狱”。周边地区曾是解放前上海公共租界东区最繁盛地段,舟山路等地还是当年上海人接纳二战期间犹太人的主要地区,被犹太人称为“诺亚方舟”。这些历史成为上海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一区域也因而成为上海一张含金量很高的“文化名片”,2008年被列为上海首批12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
然而,由于受到提篮桥监狱的特殊功能限制,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一直难以进行较大规模开发挖掘,它所蕴藏的文化价值也难以充分体现,各种文化功能处在“休眠”状态,一些企业家想开发也因监狱的存在而不得不打退堂鼓。
据悉,国内大城市中心城区仍保留监狱的仅存上海一处,前些年苏州城区的狮子口监狱也已从市区搬迁至城外。这几年随着北外滩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提篮桥监狱被周围民居所包围,有的甚至紧邻居民生活区,大墙外围警戒隔离空间狭小,成为这一地区发展的“功能孤岛”和“发展禁区”。
吕勇明、潘鑫军、姚东宁等部分市人大代表最近向市人大递交一份关于提篮桥监狱搬迁的书面意见,建议有关部门从城市的长远发展和监狱管理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角度,突破瓶颈,将“功能孤岛”尽快“腾笼换鸟”,从中心城区迁移。这不仅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整体功能布局,突显这一地区的“文化名片”;如果将摩西会堂、提篮桥监狱、舟山路犹太老街等重要历史建筑群聚集成一个独特历史街区,还可再现昔日商家云集、商业繁华、游客如织的情景;同时,也有利于监狱的安全管理。专家指出,提篮桥监狱是重要的历史建筑,如果今后不再具备监狱功能,如何予以保护开发,将是一个新课题。
特约通讯员 龙钢 本报记者 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