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一档节目介绍了上海步高里一家旧房改造的案例,看后感触良多。
首先,让我感动的是,这间只有25平方米的石库门房的统前楼,挤住着三代7口人,老中青三对夫妻,还带着一个智障的60多岁的大哥。很多年来,他们全家没有怨天尤人,以乐观淡定的态度和睦相处,敬老爱幼,其乐融融,并自己动手,搭建阁楼,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其次,节目介绍了设计者如何用人性化的设计,巧妙地通过架空建构,将居住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使三代7口人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我敬佩设计者的巧思和人文精神!
但对这个“充分利用空间”的案例,让我更想说的却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幅员虽然辽阔,但是从国土的结构“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角度来看,人均的土地占有率是极低的。而我们还要留出足够的土地用以粮食和蔬菜、瓜果的生产,每年还必须有一部分土地被用
做工业及其他建设用地,因此用于国民居住建筑的土地就相当有限了。可是,我们现在对居住条件的追求是怎样的呢?那真是行情看涨:人人想要大面积,要大空间,动辄建筑面积就一百多平方米、二百多平方米,富裕人群更是追求带花园的别墅———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大的居住空间吗?
根据统计资料,目前我们的人均居住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而我们的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假如我们在居住问题上没有一点克制,继续“一花独秀”似地增长,那真要问一句:这是理性的吗?我们的国土,真的能承担如此日益高涨的居住要求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人们在攀比中往往容易丧失理智:只关注自己,而缺乏整体的、全面的眼光和思维;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我觉得,如何利用好有限的土地,如何真正根据我们这个人口大国人均土地资源贫乏的现实国情,来理性地解决民众的安居问题,这是政府和老百姓都应该深思的。
推而广之,在使用其他有限资源问题上,我们也都应该克制过度消费的冲动。
地球上的资源属于全人类,属于后代子孙,如果竭泽而渔,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