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他让儿子持《马经》图外出寻好马。一年后,儿子携得一只蛤蟆归来。告其父曰:“今得一马,隆颅跌目,脊背郁缩,皆良马之相。虽四蹄不甚佳,亦能奔波跳跃。若有不足,就是个头矮小,走在路上有点急人而已。”
伯乐见状,失惊,哭笑不得道:“相马而得蛤蟆,这真是天大的笑话啊!” 只是,蛤蟆也是重金买回来的,虽不能日行千里,毕竟也可以跳一跳的,只能将就着用了。
好马的标准是伯乐制定的,他的儿子也是他最信任的人了。最信任的人,带着现成的标准去寻马,得其局部而不得其真,最后选回的是一只蛤蟆,相去莫大焉。虽然,蛤蟆得以意外身显,但却是伯乐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