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应给更多的人用而不是给更多的车子用。参加海峡两岸三地公交论坛时,实地考察了台北市公共交通现状,深深感受到这一点。
台北市现有常住人口260万,机动车70万辆,虽然人多车多,但马路上交通顺畅,没有见到道路堵塞的情况,这得益于公共交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上世纪80年代,台北市经济快速增长,车辆激增,致使道路上车满为患,严重时甚至到了车子不能动的地步,遭遇了交通黑暗期。
此后,台北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1997年地铁开始使用,至今已有9条线路,总长100公里,四通八达。无论哪里,市民走到地铁站,最多走六七分钟,或由中巴接驳,十分便捷。现在,每天乘坐地铁出行者达133万人次。
地铁是主干,公交是枝叶。台北市现有公交车4000多辆,300多条线路。另有500多辆、60多条线路的中巴往返于各个社区,或大型公共汽车去不了的地方。中巴穿街走巷,直达主要交通路口,方便市民换乘地铁或公共汽车,无缝对接,既便捷又安全,十分人性化。由于便捷,每天有174万人次乘坐公共汽车出行。
每天九成多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不开车上下班已成为有车族的共识。如果开车上下班,停车时间长,收费很高,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限制了开车行为。
台北市交通顺畅,除了有庞大的公共交通网络,市民自觉参与公共交通出行,还缘于一双看不见的大手在幕后指挥。
城市化的发展及频繁的经济活动,衍生出极大的交通需求,造成高峰时段长长的车流。台北市成立了交通控制中心,专门负责路口的信号管理、路况监控及信息发布。台北市目前有2200个路口,超过八成的路口信号由中心的电脑直接连线控制。资料收集系统通过运算处理,可以制定最佳的交通控制策略。一辆车如在一个路口通过,可以连续通过多个路口,减少了红灯等候,做到通行最优化。
中心还拥有100块信息板,可以及时发布路况信息,供路人出行参考。市民还可以通过即时路况网页提供的路径规划功能,得到出行最短路径、最短时间的最佳方案。监控设施如发现路况拥堵、车祸、逆向行驶、散落物品等异况,会在10秒内发出自动告警,提高了监控的效率并降低了人力监控的压力。交警大队也派员进驻中心,同步监控路况,有效缩减了事故处理时间。
除了日常监控,台北市举办大型活动时,交通控制中心会配合活动主办方做好交通疏导工作。101大楼举办跨年烟花晚会时,300万人观看表演后,有250万人通过公共交通疏散,充分发挥了公共交通的巨大能量。
交通控制中心负责人告诉我们,将先进设施应用于交通管理,创造更有效率更安全的交通环境,是他们持续努力的目标。将来更会利用多元化途径,为市民提供个性化的交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