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5:品牌透视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记者直击申城酒类市场,发现猫腻多多~~~
本报记者直击申城酒类市场,发现猫腻多多~~~
本报记者直击申城酒类市场,发现猫腻多多~~~
本报记者直击申城酒类市场,发现猫腻多多~~~
本报记者直击申城酒类市场,发现猫腻多多~~~
     
2012年03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直击申城酒类市场,发现猫腻多多
劣质原料勾兑后“变身”万元洋酒
本报记者 许明 屠仕超
■消费者在选购酒类商品时,要多留心眼 记者 许明 摄
  本报记者  许明  屠仕超

  春节前后宴请宾客少不了酒水,但在实际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却疑窦重生。近期,本报962288热线及021-52928686短信平台,接到几起读者反映“酒”中有猫腻的经历。记者就此对申城酒类市场展开一番调查。

  葡萄酒 品种参差看不懂

  读者周女士来电反映,她几天前在家附近的大卖场选购葡萄酒,谁知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酒瓶让她挑花了眼。“有的看上去很高档,锁在柜子里;有的索性堆在货架上,酒瓶上满是灰尘。”除此之外,各色葡萄酒的标价也令其大惑不解,“年份久的酒肯定好,但同样是1994年的,有50多元一瓶,也有100多元一瓶,这该怎么选?”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共和新路上的一家大卖场,酒水柜台上品种纷繁,就葡萄酒一类便有20几种,“20年珍藏”、“95庄园”等字样比比皆是,但其中大多为国产品牌,即使一些标着外文的品牌,也只是写明“XX国原产”字样,显然并非全进口。 

  对此,销售人员解释说,全进口葡萄酒有专门的柜台出售,也大都密封保存在5℃-10℃的恒温环境下。至于货架上的这些酒,业内人士称,类似年份标志则并不可完全相信,所谓“95庄园”只是指葡萄在哪年成熟,摘下后进行酿制,并非灌装时间。 

  白酒 一套酒瓶能卖高价 

  家住铁路上海站附近的林先生反映,几天前他在家附近一家饭店请朋友吃饭,席间点了一瓶飞天茅台,标价2688元。服务员拿来后,却始终打不开酒瓶,一连换了几个人,都不敢用“蛮力”,最终还是领班前来“搞定”。令他奇怪的是,待一席人吃完饭准备离开时,还发现服务员正在小心翼翼地将酒瓶等另存起来。 

  为此,记者来到共和新路沿线采访,发现路边不少回收烟酒的摊位。询问摊主,对方告知,飞天茅台的酒瓶可以回收,不过一定要配件齐全。对方解释,除了酒瓶外,还需要提供酒瓶盖、配送的小酒杯、外包装盒,就连捆在酒瓶上的红飘带,以及外包装上的手提丝带也少不了,且不能有些许损坏,“这一套都全的话,能卖500元。”问及缘何酒瓶也能卖如此高价,对方不愿多谈。 

  记者佯装饭店工作人员追问,对方称量大还能提高一点收购价,不过一定得看酒瓶的成色而定。显然,林先生遇到的情况,很有可能是服务员生怕毁坏酒瓶,不敢贸然开启。 

  洋酒 按杯收费难辨真假 

  “去娱乐场所,就别想着喝上真的洋酒了……可能3瓶中有2瓶是假的,要是看到生面孔,那宰客更厉害!”一名常去泡吧的读者向本报反映,威士忌、白兰地、轩尼诗、人头马等高端品牌的洋酒,深受夜总会、酒吧、KTV等娱乐场所青睐,但其中假酒横行,店家鱼目混珠,牟取暴利。 

  晚上,记者来到衡山路一家酒吧,吧台上摆着五花八门各种洋酒。几名消费者点了白兰地,服务生迅速打开酒瓶,就给他们倒了几杯。只见顾客们一边说笑,一边掺进雪碧,仰脖将酒一干而尽。“他们上当了,这瓶白兰地根本就是稀释过的,一瓶真酒被勾兑成了几瓶出售!”知情者透露,喝这些洋酒,顾客会按国外习惯把酒兑上绿茶、雪碧等饮料,这么一来,根本分不出自己喝的洋酒是真是假。 

  据了解,除了将真酒稀释,还有一些不法商家从外国酒厂引进将要废弃的劣质酿酒原料,在国内勾兑后,装入真瓶或仿制的包装,生产所谓的“高仿”洋酒。这样的“高仿”洋酒动辄卖出成千上万元,暴利惊人。 

  “假酒的封口比较粗糙,不甚严密,为防止客人在封口上看出猫腻,酒吧一般会在顾客点酒后,迅速主动地将瓶盖打开。”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娱乐场所的服务生也经过专门的培训,客人点第一瓶时卖真酒,等他们喝得差不多了就开始上假酒。“这时顾客喝得正在兴头上,人也晕晕乎乎,怎能分辨出真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特稿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财经
   第A08版:3·15专刊
   第A09版:3·15专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法治视窗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公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理财·财市解析
   第A24版:股市专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
   第B12版: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
   第B14版: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
   第B16版:新民楼市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新民楼市
   第B20版:新民楼市
   第B21版:生活之友
   第B2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3版:生活之友/时尚乐活
   第B24版:地产新闻
   第B25版:地产新闻
   第B26版:生活之友/欢乐亲子
   第B27版:彩票看点
   第B28版:公众服务
   第B29版:好吃周刊
   第B3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31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32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33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34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35版:品牌透视
   第B36版:品牌故事
劣质原料勾兑后“变身”万元洋酒
“三难”导致假酒出现
2011年十大酒类产品违法案
假酒频酿悲剧
鉴别真假酒有妙招
新民晚报品牌透视B35劣质原料勾兑后“变身”万元洋酒 2012-03-01 2 2012年03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