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些老旧的出租车毛病多多,而不少市民却表示,舍不得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车“退休”。
曾是主力
作为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经典车型,“甲壳虫”在墨西哥城服务多年,一度是出租车主力,昵称“虫子”,成为当地代表物之一。
2006年最鼎盛时,大约5万辆“虫子”奔行在墨西哥城大街小巷,几乎占全部出租车数量一半。
出于安全考虑,墨西哥城当局要求,出租车必须采用4门车型。按照规定,作为出租车,多数车型使用年限最高8年,而“虫子”为10年。
墨西哥城现有13万辆出租车中,仅剩大约3500辆“虫子”。
安全隐患
“虫子”在舒适性方面口碑不佳。出租车司机卸掉副驾驶座位,方便乘客上下车。然而,这样一来,乘客只能“憋屈”在逼仄的后座上。
而且,拆除前座危及乘客安全。拉米雷斯说:“如果司机急刹车,而乘客没有系安全带,就会撞向前挡风玻璃。”
过去,乘坐“虫子”的乘客常成为抢劫目标。一旦劫匪从副驾驶一侧车门闯入,因为前有驾驶座堵路,后无车门,乘客变成“瓮中之鳖”。
拉米雷斯说,出租车主向政府上交“虫子”后,将获得1.5万比索(约合1200美元)贷款,用于购买新车,用于运营。
也有优点
淘汰“虫子”的决定引发不少市民怀旧情绪。在他们看来,这款车有缺点,也有不少优点。
韦拉·佩雷斯现年65岁,上世纪70年代开出租。他说,“大块头”美国车现在是主力出租车型,但运营成本比“虫子”高得多。
他认为,“虫子”速度慢、不结实,却有利于行车安全。“他们以前开车很小心,因为一旦出事,他们就完了。现在的出租车个头大,司机常常开得过快。”“虫子”的另一个优点是容易维修。佩雷斯回忆,如果撞坏轮胎挡泥板,“只需用扳手把它卸下来,换一个”。
一些市民说,如果打车,“虫子”更好找,原因是发动机噪声大,隔着多条马路就能听见。
惠晓霜(新华社供本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