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带三件
记者走访委员驻地时,看到“老委员”赵丽宏仍在精心准备提案。作为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今年他带来了三个提案,其中《关于统一规范使用文化创意产业提法的建议》已经完成。赵丽宏说,关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各地的提法不一,产业边界不清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头管理、重复建设等现象,如在一些地方,分别由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授牌设立了“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而这其中又有不少是被重复授牌的,往往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我们建议,在今后各级政府文件特别是面向全国的政策性文件以及各类领导人的正式报告、讲话中,应尽量统一使用‘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提法,避免由于各种提法交替使用而造成的混乱。还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一批权威专家、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外延、行业分类、统计口径等进行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分类和统计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身边无小事
聊起自己正在撰写的《关于在巴金故居建设巴金纪念馆》提案,赵丽宏说:“建巴金纪念馆,可以扩大巴金故居的文化功能,对研究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拓展中外文学交流,提升上海文化形象、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另一则《建议政府官方公告和文件中不要滥用外来语和网络词汇》的提案,赵丽宏更是觉得这是自己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的责任。“网络时代,衍生出很多新的民间词汇,其中不乏生动形象的表达,但也有一部分不仅年纪大的人看不懂,而且意义不大,甚至是庸俗的。对于这些新词,国家语委等机构应该组织专家进行甄别,正式文本中应慎用。”
提案有质量
提案中,还有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原艺术总监马博敏的疾呼:《教育部对我国戏曲中专的管理不应忽缺》;有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歌剧院艺术总监、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张国勇的期盼:《加大政府投入,降低剧院票价,使艺术欣赏成为常态化、平民化》;有全国工商联常委、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段祺华的建议:《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国网络视听产业向民营企业敞开大门》;有上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周骏羽的献策:《关于用金融办法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建议》和《广告与文化创意产品税费界定的建议》……这些提案,有的切中时弊,有的迫在眉睫,有的立足长远,有的未雨绸缪,它们凝聚了这一年来委员们对文化发展的观察,折射出他们对文化繁荣的思考。
驻京记者 孙佳音(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