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金石声和他主编的摄影杂志《飞鹰》
~~~——金石声和他主编的摄影杂志《飞鹰》
~~~——金石声和他主编的摄影杂志《飞鹰》
~~~——金石声和他主编的摄影杂志《飞鹰》
     
2012年03月2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照片背后的老故事
——金石声和他主编的摄影杂志《飞鹰》
肖舫
■胡君磊与郎静山等在1947年的影展上
■1936年在大新公司的影展
■1935年的冠龙照相器材行
■叶浅予与蒋炳南
■《飞鹰》杂志三编辑,从左到右分别为蒋炳南、金石声和冯四知
■叶浅予为《飞鹰》杂志作漫画
  3月17日至28日,已故老一辈摄影家金石声摄影展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在众多的老照片中,《飞鹰》杂志三编辑、叶浅予为《飞鹰》杂志作漫画、叶浅予与蒋炳南商讨《飞鹰》稿件等照片格外引人注目。 

  作为我国早期的专业摄影刊物,《飞鹰》杂志由摄影大师金石声主编。其创刊于1936年1月,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9期。其内容以摄影作品为主,兼有摄影技术讲座,摄影器材广告等。由于摄影大师郎静山、卢施福、刘旭沧等都是《飞鹰》的座上客,因此这份杂志名声大振。叶浅予由于经常与摄影的朋友打交道,也玩起了摄影艺术,在他的相关文章中,曾经提到“我这两只手,一只手速写本,一只手照相机,大约是解放初期把照相机卖掉了。正由于叶浅予对摄影的爱好和理解,他画了不少关于摄影题材的漫画刊登在《飞鹰》杂志上,像《我要买一只镜箱》、《两雄相遇》等都成为了非常经典的作品。 

  与叶浅予一起讨论稿件的蒋炳南,是《飞鹰》杂志的编辑之一,当时的编辑还有冯四知,在《飞鹰》杂志三编辑的照片中,从左到右分别为蒋炳南、金石声和冯四知。《飞鹰》杂志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摄影界的高度,所刊登的作品,题材比较广泛,艺术形式多种多样,而且主要摄影家已显露出个人的艺术风格了。《飞鹰》杂志每期均刊登出自名家的黑白摄影作品20幅,并根据不同的题材套印不同的单色。杂志旨在中国传播摄影艺术,有大量探讨摄影新技术新技巧的文章,还经常报道摄影团体和个人的影展资讯,选刊作品和评论,为研究民国摄影史及摄影生态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飞鹰》杂志还给“黑白社”、“企鹅社”、“青影社”等当时摄影团体在各地的成员作过专辑,介绍他们的作品。 

  抗战前创办《飞鹰》杂志时,金石声仍然是同济大学的学生,他向上海冠龙照相材料行的老板提出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能使用冠龙的暗房;他很高兴作为杂志股东的老板同意他的这一要求,同时他也一直获权免费试用照相材料行新到的照相器材,“他一直认为,只有自己这样细心细致,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人才能碰这些新器材。” 

  金石声,这是一个不可能被摄影史淡忘的摄影家,其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审视生活,并善于从历史潮流和生活流程中汲取创作的灵感,他所面对的历史与人们是共同的,但他们却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表现不出来的东西,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察力和创作理念。就摄影而言,摄影把艺术变成一种机械生产,摄影因其似乎能把事物本身明明白白地摆到人们面前,而使人易于将摄影作品应有的特殊气氛遗忘。  肖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来信来论
   第A08版:理福专版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社会与法/大案追击
   第A19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0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国家艺术杂志/城市记忆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文观察
   第B04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连载
   第B09版:财经周刊
   第B10版: 财经/服务指南
   第B11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12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13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14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15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16版:拍卖指南
老照片背后的老故事
瓷上“翻画”董其昌
图案虽相同 特色各不同
刊头篆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4老照片背后的老故事 2012-03-24 2 2012年03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