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早期的专业摄影刊物,《飞鹰》杂志由摄影大师金石声主编。其创刊于1936年1月,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9期。其内容以摄影作品为主,兼有摄影技术讲座,摄影器材广告等。由于摄影大师郎静山、卢施福、刘旭沧等都是《飞鹰》的座上客,因此这份杂志名声大振。叶浅予由于经常与摄影的朋友打交道,也玩起了摄影艺术,在他的相关文章中,曾经提到“我这两只手,一只手速写本,一只手照相机,大约是解放初期把照相机卖掉了。正由于叶浅予对摄影的爱好和理解,他画了不少关于摄影题材的漫画刊登在《飞鹰》杂志上,像《我要买一只镜箱》、《两雄相遇》等都成为了非常经典的作品。
与叶浅予一起讨论稿件的蒋炳南,是《飞鹰》杂志的编辑之一,当时的编辑还有冯四知,在《飞鹰》杂志三编辑的照片中,从左到右分别为蒋炳南、金石声和冯四知。《飞鹰》杂志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摄影界的高度,所刊登的作品,题材比较广泛,艺术形式多种多样,而且主要摄影家已显露出个人的艺术风格了。《飞鹰》杂志每期均刊登出自名家的黑白摄影作品20幅,并根据不同的题材套印不同的单色。杂志旨在中国传播摄影艺术,有大量探讨摄影新技术新技巧的文章,还经常报道摄影团体和个人的影展资讯,选刊作品和评论,为研究民国摄影史及摄影生态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飞鹰》杂志还给“黑白社”、“企鹅社”、“青影社”等当时摄影团体在各地的成员作过专辑,介绍他们的作品。
抗战前创办《飞鹰》杂志时,金石声仍然是同济大学的学生,他向上海冠龙照相材料行的老板提出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能使用冠龙的暗房;他很高兴作为杂志股东的老板同意他的这一要求,同时他也一直获权免费试用照相材料行新到的照相器材,“他一直认为,只有自己这样细心细致,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人才能碰这些新器材。”
金石声,这是一个不可能被摄影史淡忘的摄影家,其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审视生活,并善于从历史潮流和生活流程中汲取创作的灵感,他所面对的历史与人们是共同的,但他们却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表现不出来的东西,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察力和创作理念。就摄影而言,摄影把艺术变成一种机械生产,摄影因其似乎能把事物本身明明白白地摆到人们面前,而使人易于将摄影作品应有的特殊气氛遗忘。 肖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