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流通市值最大的中石油和工商银行为例,过去两年中石油的最低价是9.35元,以最低价买进持有到现在,盈利不到10%;工商银行最近两年最低价为3.93元,持有到现在,账面收益约为10%。这两个最蓝筹的股票以最低价格买进,账面带来的收益可能会排在2000多只股票中最后几位。
要引导社会形成投资蓝筹股的良好习惯,恐怕要从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
(1)通过调整印花税,降低蓝筹股的交易成本。现在所有的股票都是采取单一印花税率,这对蓝筹股是不公平的。蓝筹股对市场的贡献劳苦功高,需要在印花税征收上进行倾斜。比如,以流通市值超过500亿为界,考虑减半征收印花税;或者持有蓝筹股超过半年以上,同样在印花税上进行减免,等等。也许百分之一的印花税对一些活跃的小盘股来讲,是微不足道的,但对蓝筹股持有一两年只有10%的回报,减免1%的印花税,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2)在现金分红上,给蓝筹股的持有者提供一些便利。证券投资者的利益通常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价差,二是分红。蓝筹股因为盘子大,股性相对呆滞,所以在实现价差这一点上,跟小盘股相比,有先天的不足。但在分红回报上,有关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以工商银行为例,过去几年,每年的分红水平不算低。2007年到2010年,每年的分红分别是0.133元、0.165元、0.170元和0.184元。相对于4元左右的股价来说,分红回报基本达到了一年期存款利息的水平。但问题是,每笔分红要扣除20%的所得税。如果在现金分红的时候减免所得税,就可以使得红利回报有大幅提升。而对蓝筹股来说,分红回报是获利的一个重要手段。
(3)在制度创新上让蓝筹股持有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蓝筹股有一个天生的缺陷,就是股本扩张能力弱。本来几百上千亿的盘子,想要10送10基本没有可能。对蓝筹股的这一缺陷,要在制度创新上进行适当弥补。比如,在融资的时候,除了所谓的定向增发,也可考虑发行对持股者进行让利的企业债券,或者是可转换债券。让利的幅度不用太大,但要让老股东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弥补资本扩张能力不足的缺陷。长期以来,在各种制度创新的试点时,多数会在一些盘子较小的股票上试点,制度创新可能给持股者带来的好处,这缕阳光应该优先考虑照向大盘蓝筹股的持有者。
总之,资金的本质是逐利的。尽管我们知道引导社会树立投资蓝筹股的理念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如果不在蓝筹股持有者获得看得见、摸得着好处方面下一些功夫,不让蓝筹股持有者“有利可图”,树立投资蓝筹股的投资习惯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瀚民
本版分析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