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叔是我公婆的朋友,他的女儿去年底嫁到了台湾。在他家看一双新人的婚纱照时,张叔叔说,嫁那么远,以后互相探望都不方便。听着像是埋怨,可我分明听出他是一桩心事放下了。
还记得他当年的愁肠百结。那时,女儿大学毕业一年多了,见我们来,连招呼都不好意思过来打。“想尽办法托人帮她介绍工作,领她去人才市场招聘会,她干几天就喊不适应,说被老板差来差去太辛苦;要么说专业不熟悉,学不到东西……换了两三家,都做不长……后来就不肯再出去找工作。”张叔叔很无奈。
其实,仅仅是晃了一眼,我瞥到那姑娘不傻不呆,眉清目秀,体健貌端又有文化,怎么就找不到理想工作?从张叔叔家出来,先生才告诉我一件往事:原来,张叔叔之前有过一个女儿,长到七八岁时生病夭折了,过了几年,终于有了这个小女儿,千金宝贝一样宠着。
“只要能吃苦,什么工作找不到呢,估计还是他们太宠孩子,不忍心让她吃苦吧。”
前天,看到前同事戴西的QQ签名换成“行装已备好,只待飞厦门”,遂问她:怎么有本事请下假去旅游了?戴西说:我辞职了。原因?不开心。下家找到了?没有。
我一点不意外。戴西的表姐是我的死党,她的情况我时有耳闻。毕业两年,戴西换过四家公司,几乎离开哪家的原因都不外乎“不开心”。
死党对戴西的恨铁不成钢是从来不加掩饰的:好好的工作说不干就不干,只晓得吃娘老子的,也不想想:她一掷千金、吃喝玩乐的钱,都是她娘在小菜场里摆菜摊一分一钿赚出来的。小文员本来工资不高,偏是个网购狂,动不动与朋友下午茶K歌,一直自称月光族,工资花光问娘老子讨。前段时间学车的几千大洋,便是朝她娘讨来的。
由此我估计,这次旅游的机票钱,八九不离十又是她娘资助的。
戴西娘没什么文化,不知道是否因此,把这个靠卖菜供出来的大学生女儿宠得无法无天。戴西在家里的地位,从她一句话里看得出来———说起公司饭菜差,她说“若我娘烧这样难吃的菜给我,我会当场掀掉桌子的”。
像戴西娘这样心甘情愿被儿啃的父母,在我周围屡见不鲜。我有不少本地同事,结婚生下孩子,就将孩子送给父母带。这些老人有种意识,似乎带孙儿辈是他们的天职———“不让带他们要不高兴的”。那是不是给父母交些生活费?他们说,“给他们也不会要,反过来他们还要贴补我们”。
一个冬日的傍晚,路上碰到一个乡下阿婆向我兜售最后的一点青菜。看她年迈,我心中不忍,就买下了那点菜,随口说句“阿婆你年纪大了,何苦这么冷的天还要出来”?阿婆叹道,我要帮儿子赚钱买房娶老婆啊。我说赚钱是他自己的事啊。阿婆说,现在房子太贵了,儿子赚得太少了,只凭他自己,不晓得哪天能买得起房啊。
“啃老”一族,或许真是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