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职场方圆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3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啃老”,但别夸大
强尼
  强尼(总监)

  目力所及,我身边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啃老族,至于“基本靠父母供养”的人,更是找不出一个。不知道这位“砖家”数据何来?

  针对所谓普遍“啃老”现象的提案,也很有些无厘头。

  加强对青年的励志教育、社会团体多开展“一对一”帮教活动、对初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督导,就能让“立志”啃老的人痛改前非,洗心革面?且不说这些举措成效如何,问题是,这些事情不是一直在做吗?即使像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通过新闻知道上海有开业指导专家,还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团和优惠政策。很多招聘会上,指导中心还会专门设摊,扶持大学生创业。

  至于重视家庭教育和励志教育,不也是我们从小到大都在接受的吗?

  作为一个无“老”可“啃”的平民子女,我不啃老,相反,在力所能及时尽量回报父母。同时,作为尚未生育子女的未来父母,我也不认为父母应该刻意在子女求援时拒绝,朋友同事之间都可互相帮助,难道“助人为乐”到父母子女这层关系上反而行不通了?只要子女不是一味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偶尔需要父母帮忙调个头寸,尚不至于成为需要专家学者痛心疾首的大事吧。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确是向父母借过钱买房,后来很快就还了。之后买车等大额开支,从来没让父母掏过钱。要说唯一花父母的钱,也就是有时回家吃饭,父母买酒买肉,略有破费,这也算不上啃老吧,好歹我也大包小包往父母家拎东西呢。虽然也从新闻里看到,确有年轻人赖在家里,靠父母的接济度日,但这只是个别现象吧,至少我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很自立自强,顶多在买房时需要父母帮忙,可这不是年轻人的错,更应该说是高房价的错吧?

  所以,“啃老”现象可以关注,但别夸大,更不必危言耸听。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财经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特稿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理财·房产在线
   第A24版:股市分析
   第A25版:法治视窗
   第A26版:职场方圆
   第A27版:人才/招生移民
   第A28版:人才/招聘招生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公众服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4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5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9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20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21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22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3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4版:人才
   第B25版:新民楼市
   第B26版: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
   第B28版: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
   第B30版: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
   第B32版:新民楼市
愿打愿挨?“老养小”之怪现状
宠出来的“啃老”族
大多数人“啃老”病在社会
关注“啃老”,但别夸大
有种“老养小”很无奈
“啃老”为蓄势
欢迎来帖
新民晚报职场方圆A26关注“啃老”,但别夸大 2012-03-28 2 2012年03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