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要注意吗?我早就说我们学校应该改名叫女子大学了。”
“我是说你有没有重新注意到这个问题?前一段时间媒体就嚷嚷着说,现在是什么‘男孩危机’。没想到这次两会也在讨论这个问题,这等于是上升到国家层面了。你说现在女生这么厉害,到底是什么原因?”
“不是都有定论了,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死记硬背造成的。女孩子记忆力好,现在考试主要是靠背。”
真的是这样吗?
魔鬼心理实验室主持人
张结海实验心理学家,在国际、国内权威心理学专业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提出了多个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曲玉萍大学实验心理学专业讲师,法国政府青年社会学精英学者,CNRS国家科研中心客座研究员。
1
纵向、横向比较都表明:“男孩危机”与应试教育毫无关系
其实,要搞清所谓的“男孩危机”和中国的应试教育有没有关系非常容易,只需要进行一下简单纵向、横向比较就一清二楚了。所谓纵向比较就是将今天的中国的情况和若干年前的中国进行比较;横向比较就是将中国和国外进行比较。
人们经常批评中国的教育是靠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但是我们把时间推前到四十年前,与那时相比,今天的中国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多少总有点进步了吧?即使一点进步也没有,今天的中国教育和四十年前的教育一样是靠死记硬背,按照这个逻辑,四十年前学校里的女生应该和今天一样多吧?事实呢?大家都知道,那时候学校里的女生少得可怜。
先看美国,在我们许多人心目中,美国可是素质教育的典范。如果女生学业优异是拜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所赐,那么,美国学校里的女生比例一定低于男生吧。还是让数字说话吧,在美国大学,男生只占42%,即使像哈佛这样的大学,荣誉毕业生55%是女生。
再看其他国家,全世界有统计资料,148个国家中,女性在高等教育学生中的比例超过50%的有104个,达到了70.3%,其中超过60%的有27个,最高的竟然达到了84.6%。20年前,像菲律宾、蒙古、古巴、科威特、牙买加等30多个国家女生的比例就超过了50%!
看到了吗?大学里女生超过男生是全世界普遍现象,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没有一点关系。
2
今天中国的主要问题不是男孩危机,而是女性歧视
那么,如果大学里女孩越来越多与应试教育没有关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近年来女孩数量的直线上升呢?外因是独生子女政策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四十年前学校里女孩数量少,是因为普遍存在的“重男轻女”思想,加上经济上的落后,大部分的女孩没有上学的机会(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后,女孩终于逐步获得了和男孩差不多的上学的机会。
但是,上述仅仅是外因,真正的原因是女孩在学习上存在优势,否则不可能全世界普遍的情况是大学里女生比男生多。实际上,已经过去的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一直是男尊女卑,这相当于给女性戴上了众多无形的枷锁。女性今天在学习上的优异表现,仅仅是挣脱了一部分无形枷锁束缚的结果,所以我们预计,随着女性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女性的优异表现还将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我们认为,现在关注的不应该是所谓的“男孩危机”,恰恰相反,关注的应该是女性在参政议政上的公平机会,因为总体而言,中国社会在这方面还存在差距。英国、德国、以及众多北欧国家不说,单是我们的近邻——南亚的印度、泰国、巴基斯坦、菲律宾等——早就有了女性的最高领导人。这说明,女性早就具备了这样的能力,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官员中女性的比例还是比较低呢?
3
中国男人的真正问题是自卑、不自信
观察女性学业优秀表现一路走来,中国男人的表现非常有趣:一开始男人们说,女孩小学成绩好,那是因为女孩发育早于男孩,他们断言,等到初中女孩就不行了。后来初中女孩的成绩也越来越优秀,男人们说,那是因为初中以文科为主,等到高中有了数理化,女孩就不行了。没想到,现在不但连大学、甚至是理工科大学,女孩也越来多,于是男人们又找到了一个“应试教育”的借口。
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现在幼儿园、中小学的老师大部分是女性,有人又提出,女老师太多,不利于男孩的“阳刚”气的培养。请问,三四十年前,那时校园里女孩很少,为什么没有人提出“女孩危机”呢?同样的道理,三四十年前,那时学校的老师多是男老师,为什么没有人担心那样不利于女孩“阴柔”美的培养?
这说明在某些男人骨子里认为,男孩再优秀都是正常的,所以,当他们面对女性的崛起的时候,内心失去了平衡。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找借口、逃避都是不自信、自卑的表现。
“她”世纪的到来是谁也无法阻挡的世界趋势,未来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出现,对于中国男人而言,摘掉偏见和歧视的有色眼镜,以自信、平和的心态面对女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新的、平等的两性关系。而这不仅仅有利于女性,同样有利于男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