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局近日发出了一个《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影市场票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观众实际的票价“不低于影院挂牌价格的百分之七十”,并可能会按照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出台“指导票价”。规范市场行为,无可厚非。但老百姓关心的是,意见出台后,今后看电影的实际支出价格是多少,换句话说,人们关心的是“指导票价”的百分之七十与现行挂牌票价的会员价或团购价相比较,是升了还是降了?
窃以为,合理的指导票价应该考虑老百姓的承受力,鼓励他们多看电影,这对电影观众群的扩大及电影事业本身的长远发展都有好处。那么,现行电影票的价格是在什么水平上呢?近年,我去美国加州的硅谷及圣迭戈等地探亲,那里市民的平均工资大约是每月三千美元(可能还会高一些),看一场新电影的票价约十美元(老电影约七美元),约是月收入的百分之零点三左右;姑且算上海市民现在的月平均工资是三千元人民币吧,但我们看一场新电影的票价是一百元人民币,约是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左右,十倍于美国!因此,现在上电影院已是属于奢侈的消费了。君不见,电影院里大部分的观众是哪些人?还不是热恋中的男女!但他们结了婚也不去电影院,而是宅在家中看碟片了。
既然是征求意见,则期待电影局多作社会调查,制订出合理的“指导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