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继存 二十八岁那年,我做兔毛生意亏了一大笔钱,欠了一屁股外债。姐夫那时在外面做木工,身边正缺人手,就对我说:“你也别再折腾做生意了,还是安安心心跟我学门手艺的好。”想想往日里我骑着大阳摩托招摇过市的形象,再看看姐夫头发眉毛间的木头屑,我是一百个不情愿。可,面对天天上门逼债的债主,再不情愿,也得低头啊。
从目测水平、弹线、制作卯榫这些最基础的工作开始,我正式进入我的木工生涯,成为别人嘴里的“小木匠”。母亲看我每天垂头丧气的模样,给我打气:“人无职业不遮身,你如果把手艺学好学精了,职业会来找你的。”六岁的女儿也抱着我的腿稚声稚气地讲:“爸爸,爸爸,你给我做个小板凳呗。”———我交的第一个木工作业,就是给女儿打的小板凳。当我看到女儿捧着我用废料给她做的小板凳又笑又跳时,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这双手的价值,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真正喜欢上了这门手艺活。
喜欢上了,就开始琢磨,怎样合理利用每一块木料,能节约成本;什么样的构造能让家具更坚固,外形更美观,甚至常常会买些介绍家具的书籍研读并尝试着模仿。渐渐地,我在小镇上也小有了些名气。谁家有女孩子出嫁,要打个“三门橱五斗柜”之类的作“嫁妆”,首先便会想到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基本上天天有活干,虽然那时候的收入不算高,但毕竟给家里带来了可观的改善。当镇上第一家由我的同行开办的家具厂成立的时候,说实话,我眼热,心动,但苦于没有本钱,创业的梦想也便被搁浅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的审美水平也逐步提高。小镇的姑娘们出嫁时,再也不屑定做家具了。而是到县城里去买组合家具。还别说,那组合家具是真漂亮啊,各种造型都有,梳妆台电视柜都是配套的,更主要是,人家那油漆都是喷上去的,比起我们自己刷的漆要漂亮自然多了。虽然质量不一定比得上我们手工打造的,但看上去时髦,于是我们这些一直局限在家里,眼界不开阔的手艺人,一下子到了被淘汰的边缘。
只有走出去了。做了十几年木工的人,重新上岗培训。一培训我们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通过学校培训,我们有了个“组织”叫装潢公司。跟着公司一路走南闯北,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接了一个又一个工程。工资也是水涨船高,月入六七千让我心存感激。如今,我凭我的手艺,不仅还清了当年的债务,还培养女儿读到大学毕业。
作为一个木工手艺人,我用自己的技术技能赢得了别人对我的尊重,也收获了我生活的春天,就是睡着了,我也能笑醒啊。何冬梅整理
明日请看《小小“钟表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