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时,中国外贸增速曾单月下降29%,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了扩大内需的一系列调控措施:
2008年11月9日,宣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保民生”和结构调整是4万亿投资的重头戏。中央财政新增投资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投资占44%。
2009年1月14日至2月25日间,我国先后出台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等10个重要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规划实施后,受益最明显的是汽车行业。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超过1300万辆,同比增长40%,并一举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市场。
除此之外,拉动消费尤其居民消费是一揽子扩大内需计划的战略重点。2008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汽车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措施。200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一揽子扩大内需措施为中国经济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10月公布的统计数字,2009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降至6.1%。一揽子计划实施半年后,中国经济迅速走出低谷,二季度增长率恢复到7.9%,三季度增长率回升至8.9%,成功实现V形反转,在全球经济体中率先企稳回升。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过去,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外需减弱再度考验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关键是要在稳定外需的同时,积极扩大内需。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出台的家电下乡等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已陆续到期,最近又推出了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一系列措施,同时正在抓紧确定继续支持家电下乡的政策。同时按“十二五”规划尽快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
“扩大内需、稳定增长,既要靠消费,也离不开稳住投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只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和立足点,就能够抵御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震荡,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新华社记者 雷敏
(据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