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对成年的判定,更多的是从衣着和举止。既然生理上已经成熟,人生经验多多少少也储备了一些,而且即将或已经婚配,已经或快要为人父母,穿衣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轻佻,举手投足也不应该再显得轻浮。老莱子戏彩娱亲,也只是尽孝道的时候,何况,还有许多父母未必喜欢老莱子那副模样。其实,少年老成过去比较普遍,这可能是环境的原因,也可能是早婚早育的结果,而且,“人活七十古来稀”,人生苦短,早早成熟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现在,除了法律的界限外,似乎已经没有人在乎成年时的那份感觉了,失去的是一种庄重的心理对待。心理无所谓,外表当然就更为恣意。老太太双手抓住树干来回晃悠,是我在街心花园常见的健身方式,可在我的儿时,这属于少儿玩耍的内容,还肯定会遭到大人的严厉喝斥。一大把年纪的人,走在路上,没模没样,骂骂咧咧不说,时而还仰天打个大喷嚏,时而又对着众人张开大口来个大哈欠,并特意拖出哈欠的那声长音,这种状态,如果放在我的外祖父眼里,恐怕应该算作缺少家教的典型行为。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成了许多成年人的特点。公共场合,你经常可以看见已经是父母年纪的男女,坐没坐样,站没站样,吃没吃样,喝没喝样,说没说样,众目睽睽之下,毫无羞惭之感;在马路上,你还可以时常撞见父亲母亲或者爷爷奶奶拽着儿孙乱穿、猛闯、硬冲的一幕幕,尽管大人护着孩子,情景很动人,却不能以一个成年人的大脑去思考。
秋行春令,是眼下的普遍景致,装束、举止的效果好像人人都在尽量走稚嫩的路线,这不能说不好。因为不服老、永葆青春、童心常在,是夸赞;涂涂抹抹、切切割割,起码看起来还很年轻,也是国际通行,算是时代的发展。可是,成年人有成年人的规矩,为人父母有为人父母的规范,无论在哪个地方都没有改变,不然,所谓教育也就失去了表率和依托。成年人的言行还和未成年人一样,假如不太过分,少数人作为一景,点缀一下社会,也无伤大雅,但多数人都是这副德性,就很难堪了,毕竟这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