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齿徒长,回想起儿时的零食,真有李煜“还如一梦中”的喟慨。
在我们这一代小时候(上世纪五十年代)吃的零食中,豆类也许是较多的一种,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数五香豆、盐炒豆和焐酥豆了。五香豆众所周知,特别是老城隍庙奶油五香豆,连外地游客都知道:不吃老城隍庙奶油五香豆,等于白来大上海。奶油五香豆是老城隍庙的特产,那时一般的炒货店极少有卖。因为奶油五香豆用料考究、炒制工细,包装精良,故大多炒货店只叫五香豆。五香豆软硬适中,颇有嚼劲,尤其那层豆壳,甜咪咪咸滋滋,十分够味。三分钱一小包、五分钱一大包,那种严实漂亮的三角包,尤能撩人心怀。放学回家,买包五香豆,几个小朋友分享,其乐融融是也。
盐炒豆又叫三北盐炒豆,据云是浙江宁波三北地区出产的小食。上海的炒货店生产的多是油氽黄豆、油氽果玉(花生米)、油氽豆瓣、炒花生米等等,几乎没有盐炒豆。记得卖盐炒豆的小贩大多走街串巷,肩背包裹似的布袋,嘴里叫道“三北盐炒豆唻——”气韵悠长动听。这种豆较小,用粗盐干炒,焦黄焦黄的,粒粒开花、呱啦松脆。
还有一种叫焐酥豆,也叫乌酥豆,恐怕时人年久淡忘了。那时弄堂里每到三四点钟总有一些卖小食的小贩汇集,有卖糖粥的、卖油豆腐线粉汤的、炒热白果的等等,花样琳琅,不输现在做足广告的小吃街。其时孩子们放学早,又没有作业的牵挂,都在弄堂里尽情玩耍,是做小生意的黄金时光。内中就有一个小老汉,挎着一只竹篮,叫卖焐酥豆的。焐酥豆是炖煮的,颗粒如大拇指般,乌乌的豆上撒着暗红的鲜辣粉,幽幽的,很是诱人。此豆温糯好吃,童叟均宜,一分两分钱皆可解馋,又可充饥,思之不禁口中生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