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上海
受人鼓动进校盗窃
1994年出生的小宁在安徽农村长大,因为幼时曾有过被亲生父母送养又领回的经历,与父母隔阂渐深。她在初中毕业后瞒着家人外出打工,并与同龄的留守农村少年小泽相恋同居,生下了儿子,当时她还不满17岁。
今年春节后,小泽和小宁带着襁褓中的儿子到上海找工作,不料四处碰壁。为了嗷嗷待哺的孩子,在小泽的姐姐煽动下,他俩跟着姐姐趁夜溜进上海某高校宿舍楼,一晚上盗窃了8台手提电脑。案发后小宁和小泽分别被公安机关采取取保候审和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案件移送到了黄浦区检察院,因小宁犯罪情节较轻,又是在哺乳期,检察院决定对她继续取保候审。此时,小宁的父亲也从老家赶到上海,为女儿筹钱退赔给受害人。
解开心结
接受异地观护帮教
看着两个涉案的未成年父母,俞国花十分心痛。怎样更有利于教育挽救他们?小宁生完孩子才数月,在上海没有经济来源,襁褓中的孩子嗷嗷待哺,如果在上海实施观护帮教不仅会给这个家庭带来更沉重的经济负担,且不利于婴儿的成长。俞国花建议先对小宁启动异地观护帮教,得到批准。
异地观护帮教是黄浦区检察院对取保候审的外省市涉罪未成年人,委托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进行帮教考察的制度。可远在安徽的观护帮教怎么落实?经检察官多次电话、信函联系当地派出所,得到积极支持,由双方携手对小宁进行为期3个月的帮教考察。
今年5月,检察院、派出所和小宁的监护人一起签订了观护帮教考察协议。同时,俞国花又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开解小宁,指出父亲为救女儿,抛下了农村的小本经营,一直往返于上海、安徽,用长久以来的积蓄给女儿退赃还钱,帮着女儿照顾年幼的外孙,从来没对小宁有过一句重话和埋怨。这些话触碰少女小宁的柔软内心,解开了她与父母之间的心结。小宁抱着儿子随同父亲踏上了回乡路;小泽被改变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并安排到上海一观护基地帮教考察。
一家团聚
开始踏实新的生活
约定去看守所接小泽的那天,为给小泽及时办理取保手续并送往观护基地接受考察,俞国花顾不得正躺在手术台上的儿子,匆匆赶往看守所……她说:“尽管觉得愧对儿子,但想到儿子身边毕竟有父亲陪伴,而小泽当天如果得不到妥善安置,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城市里,很有可能会再度流落街头……”俞国花常抽空去观护基地看望小泽,与他谈心,鼓励他勤恳劳动,获悉小泽想习字,就马上准备了字帖纸笔送给他。之后基于小泽表现良好,以及他们多次流露的一家团聚的愿望,检察机关也对小泽采取了异地观护模式,由同一民警负责对他们的帮教考察。今年7月,俞国花和同事专程驱车来到安徽农村,对小宁和小泽在户籍地的观护考察情况进行回访,发现他们在经受挫折后迅速成长了,开始自食其力走上新生活。
观护期满后,鉴于小宁、小泽在观护考察期内表现良好,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依法以盗窃罪分别判处其拘役4个月缓刑4个月和拘役3个月缓刑3个月。(文中涉案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