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近距离接触了一些中老年女性,发现老姐小妹的快乐指数比咱老先生高!
老姐小妹有活力,玩得转。我上过几期老年大学,除了书法班、摄影班是老哥小弟居多,其他如钢琴、声乐、舞蹈、英语、戏曲、烹饪各个班都是阴盛阳衰。你再看看广场上的舞林大会、小区里“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的健身操、公园里观白梅、赏红桃的人流……老姐小妹绝对占了多数。她们不愿蜗居家中,经常三五成群到外面去找乐子。有些老姐小妹还结伴去钱柜K歌,争当麦霸。相比之下,我们这些老爷叔倒是有点闭塞,有点清高,上海话说“勿会白相”(不会玩)。
中老年女性很少有烟民、醉鬼和赌徒,她们有定力,能自控,懂得善待自己。老姐小妹深谙“老要时髦少要乖”的道理,经常去洗头、做发型、护肤,有的还去WILLS练瑜伽,或略施粉黛去逛街或聚会。别以为她们是“女为悦己者容”,她们懂得“俏也不争春”,之所以爱臭美,爱老来俏,只是为自己找一份良好的感觉,感觉好就情绪高,就笑声亮!购物扫货买衣服是一些快乐欧巴桑的天职和专利,为自己,也为儿孙和老公。货比三家和三砍其价都是她们的拿手好戏,也为她们带来点成就感。她们经常用AA制的方式去享用下午茶或自助餐。其间,显摆自己炒菜煲汤的最新技能,交谈北京卫视的同仁堂养生节目,也夸夸儿女的孝顺和孙辈的可爱。有的还会倒倒辛苦治家的苦水,甚至揭露老公的“伤疤”。说到伤心处还会流下“窦娥泪”。于是几个女人一台戏:有的洒一掬同情泪,有的仗义声讨,有的善言规劝,有的出谋划策……可惜我等爷们遇到家庭矛盾,往往只信奉家丑不可外扬、男儿有泪不轻弹之类的陈旧说教,“宅”在家里生闷气,不懂得宣泄;结果往往是气高了血压,憋坏了身子。唉,何苦来着!
还有一些老姐小妹是爱做善事的好心人。我有几位仁姐就热衷于做红娘,一位张姐几年中居然牵线搭桥成功了五对。我给她做广告:“众里寻他千百度,不如快找张红娘。”我们小区里有一位宅心仁厚的校长夫人,她用自己的养老金去买猫食,每天定时定点地在小区里喂流浪猫。她一边喂一边还同猫们“对话”,一脸的仁慈和欣慰。再看看小区里、马路口的老年志愿者显然是女性居多。古人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献传递着关爱和温馨,也让自己获得了内心的愉悦与平和。
别以为老姐小妹只是“女人花”,当家庭遭遇突发事件的时候,她们往往是独当一面的“女人树”。我有一位老友突患重病要动大手术,夫人陪着他转医院、请专家,连着十几天在医院里陪夜,还要烧营养菜,做心理疏导……前后忙乎了两三个月。其间,她还要侍奉中风的老父,照料幼儿园的孙女。俗话说:“老妻就是半个妈。”斯言无过之不及呀!还有一位老哥与人打马拉松官司,急先锋和主力军都是夫人;最后还绝地反击,转败为胜呢。我真佩服这些姐们,也许她们的职位和工资都没老公高,但这些女中豪杰“每临大事有静气”,举重若轻有胆识,家庭的急难往往就靠着她们强大的内心——闯劲、钻劲和韧劲——转危为安,由忧转喜。
祝老姐小妹快乐永驻,美景常新;愿老哥老弟虚纳谦学,懂得珍惜。如斯,则翁媪琴瑟,家室和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