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冬天如果下雪能下到没至膝盖的程度,就是捉雪兔子的最好时机了。因为,兔子的腿又细又短,而雪很松软,从荒野里被撵出的野兔子往往慌不择路,它出来的时候腔势很猛,一个弹跳跃步,很潇洒地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但落下后它就惨了,一下子就陷进了雪里,跟掉进泥淖差不多,任凭它怎么努力去跳就是跳不出来。跳是跳不动了,但兔子似有不甘,死命地挣扎着向前挪动着,胖嘟嘟的身体,再加上在雪上移动阻力又大,不一会儿,它便筋疲力尽了,只好蹲在那里直喘粗气。这时只需几步快走就能撵上它,弯腰伸手,抓住它两只长长的大耳朵,用力一提,就能把它从雪中拽出,一只雪兔子就很轻松地收入囊中了。
曾见过大人们在野地里集体围堵雪兔子的壮观场景,那个场面真是既惊险又刺激,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我记得,那年冬天的雪下得并不大,飘了一天一夜虽然满野皆白,但也就是十几厘米深,最深处也不过至小腿肚。说实话,这么浅的雪并不适合去捉雪兔子,撵出的兔子照样像如履平地似的,在雪地里跑得飞快,在后面追根本不要想追上它。但几个大人在家闲着无事闷得慌,要找点乐子,嚷着要去捉雪兔子,大家都说不定能瞎猫捉到死老鼠。听大人们吆喝着要捉雪兔子,我们小孩子当然乐得屁颠屁颠地跟着后面看热闹。
每个人穿好高帮胶鞋,戴好帽子和手套,带上家伙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了,其实,家伙很简单,也就是一截棍子或一个搪瓷盆。
到了野地,大人们作了简单分工,有人专门拿棍子在田埂的角落里四处戳捣,有人猛敲搪瓷盆发出巨大的声响,其他人则围成一个大的包围圈,一旦兔子被撵出来,就对它形成合围阵势。
没过一会儿,就听见一个人惊呼:“看,雪兔子,抓住它!”只见一只灰中带白的大耳朵兔子从田野里窜出来,不顾一切地朝一个大人的方向跑去,这个大人嘴里一边叫一边手脚并用地做出吓唬的姿势,兔子一惊马上掉转头朝另外一个方向奔去,站在这个方向的大人用力地敲了一下搪瓷盆,估计兔子被“当啷”一声的响动吓得不轻,急停之下马上转身又朝其他方向亡命地奔去,无奈所有的方向都被人封锁住了,被逼急了的兔子见无处可逃了,它也不管不顾了,突然一跃而起,飞越过一个大人的肩膀,径直跳进了大人背后的冰冷的河里。也不知兔子是不会游泳还是河水太过刺骨,反正兔子进水后,就浮在冰雪混合的水面上,像个浮标似的一动不动。见状,一个胆大又懂水性的大人迅速脱掉棉袄,紧走几步扑到水里,用手拎起了那只瑟瑟发抖的兔子。
遗憾的是,现在可能是农村农药用多了,生态环境起了变化,野兔子是越来越少见了,况且冬天暖冬又居多,很少下雪了,因此,如今很少再听说有人去捉雪兔子了。捉雪兔子虽然有点壮烈也有点残酷,在重视动物福利的时代并不值得提倡。但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村有没有雪兔子可捉也是反映生态环境优劣的一面镜子,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