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最著名的故事是与奥多(Alto)有关,今天我们称奥多为个人电脑雏形。当时其他种类的个人电脑,都使用类似于打字机式的用户界面。用户键入一个指令后,电脑屏幕显示相应数字或字符串。但奥多却与众不同,用户通过用鼠标去移动屏幕上的图形标志,输入计算机指令,是当今“点-和-击”电脑的先行者。
施乐管理层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奥多的价值。但奥多的传闻却引起一位勇于创新的年轻企业家史蒂夫·乔布斯的兴趣。乔布斯创建的苹果电脑公司当时已经成功起步,他正在寻找一个取代苹果II型重大升级电脑产品。
乔布斯主动与施乐接触,并表示愿意与施乐交易一些苹果公司股份,作为参观PARC科研中心的回报。刚开始,施乐高管对乔布斯的建议,有些困惑和犹豫,但最终还是同意了。当乔布斯第一眼看见奥多,即欣喜若狂。他问施乐研发工程师:“你们为什么不用奥多作些什么呢?这可是了不起的东西,是革命性创新!”
回到苹果公司,乔布斯立即叫停正在研发的电脑新产品。乔布斯所见的奥多,最终导致了苹果公司的麦金塔(Macintosh)个人电脑成功问世。此后虽然施乐也努力商品化奥多,但是都失败了。从此施乐公司永远退出个人电脑市场。
上述施乐PARC与苹果公司的传奇故事常常被用作一个典型实例,试图证明一个成功的大公司是如何失去它的创新产品。但是指责施乐错过个人电脑这班船,却过于简单化了。庞大的公司转弯如同巨轮船;不会像喷气式小快艇一样迅捷,但两者却各有所用。
如果施乐早期就重点商品化奥多,是否会像如乔布斯所预言那样,施乐将是一家,施乐、微软、IBM加在一起一样大的公司?或许是,但又不太可能。施乐主要领域是文案管理、处理技术。电脑这种具有革命性创新机会,更适合像苹果这种机敏、雄心勃勃的小公司。
像激光打印机这类的发明,也源于PARC核心研发成果。它们被公认为非常成功。因此施乐至少现在,仍保持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公司。
创造力是奇妙的东西。但在一个特定时刻,有些公司只是没有准备好应用它而已。